电影同名小说《搜索》深刻揭露出当下网络社区的阴暗面
时间:2012-10-11 15:23来源: 作者:沈伟 点击:
次
无论是隐匿在屏幕下的数万计普通网民,还是聚光灯下被无数双眼睛紧盯的名人,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在网络的发展中,谁都可能随时被卷入到网络的暗面。网络如大海,海面上涌动的暗潮无法截堵。编剧史航表示除非遇到《搜索》中的人肉特例,否则“网络暴力是
陈凯歌最新电影同名原著小说《搜索》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书将在《搜索》电影7月6日上映之前,提前和读者见面。
目前,反映网络暴力问题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国内尚属空白,网与民、网与社会关系备受关注,《搜索》应时而生。当传统的人性遭遇网络这个新生事物,会发生什么事?由一个报道引发的连锁悲剧,深刻揭露出当下网络社区的阴暗面。
小说作者文雨表示,《搜索》以自己“潜伏”网络社区多年所见所感写成,以
独有的前瞻性眼光深度剖析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病症,直击人肉搜索、道德绑架、网络暴力等社会热点问题。
《搜索》于2007年初次发表在“晋江文学城”上,可谓一部真正的应网络而生的预言之作。以对社会问题的高度准确预判,得到鲁迅文学奖垂青,成为唯一一部入选此奖项的网络作品,被宁财神、慕容雪村、李海鹏等众多
高度盛赞,誉为网络时代的严肃文学。
文雨表示,《搜索》既不是要批判网络,也不是要歌颂网络,只是希望呈现真实的网与民、网与社会关系。此番希望以真实的故事打动网民的心,同时反思网络社区阴暗面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
《搜索》瞄准网络暴力受害者
《搜索》开篇围绕一场由未让座引发的人肉搜索展开。刚刚查出绝症并被保险公司拒绝的白领叶蓝秋拒绝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争执中,记者陈若兮偷拍下了叶蓝秋的样貌。叶蓝秋的“劣行”被搬上电视新闻,视叶蓝秋为自己婚姻第三者的莫小渝趁机发帖控诉叶蓝秋,同时陈若兮在网络大肆渲染,使叶蓝秋成为了“道德败坏”、“破坏他人婚姻”的反面红人被网民声讨。在人肉搜索的威力下,网民们蹲守在叶蓝秋家门口扬言要“为民除害”。最终网民目睹叶蓝秋悲剧发生。
叶蓝秋最终成为网络暴力的牺牲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表示互联网虚拟暴力虽不会对人造成肉体伤害,但对受害方造成的是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精神折磨。网络隐私危机已成为都市人群无法忽视的痛。
社会透明使网络自由,暴力转良指日可待
据可靠统计,截止2011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突破五亿。网络已成为中国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网络作为传声达意的基本渠道,在历次社会大事件中发挥的传播效力有目共睹。这本是社会趋于透明的良性征兆,却也成为了网络暴力繁殖的土壤。民间黑客组织“中国鹰派联盟”负责人万涛表示,网络暴力是人在透明社会里付出的代价。
以天涯社区爆发“艳照门”为起始,大规模的网络暴力事件从未停止。在网络平民化社会里,错误的信息可以被无限放大式传播,媒体或网民对信息的局部夸张式讨论更会导致恶性人肉搜索发生。
《搜索》里的叶蓝秋因得知自己已患绝症而拒绝在公车上为老人让座,被记者陈若兮偷拍搬上电视新闻。莫小渝因嫉妒而发帖控诉叶蓝秋为第三者。真相被掩埋,叶蓝秋无辜也中枪,在被放大的“事实”面前百口莫辩。一个座位的争执最终演变为一场激烈的恶性网络暴力事件。
文雨在《搜索》中用带有预判现实色彩的笔触描绘了这出由网络传播引发的悲剧。网络暴力是否真如此“十恶不赦”?民间黑客组织负责人万涛认为应该平和看待:“有暴力就有良力,有受害者就有援助者。有人用互联网放大丑,也有人用它传播美。谣言虽快,但网络辟谣同样快,关键在于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去传播良善信息。”
无论是隐匿在屏幕下的数万计普通网民,还是聚光灯下被无数双眼睛紧盯的名人,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在网络的发展中,谁都可能随时被卷入到网络的暗面。网络如大海,海面上涌动的暗潮无法截堵。编剧史航表示除非遇到《搜索》中的人肉特例,否则“网络暴力是一个可以自清自洁自净的事物”。网络暴力终将趋向平衡。
网络监管仍是难题
网络社区究竟该如何发展才能告别阴暗,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要建立从虚拟空间到现实社会的无缝对接制度,完善网络实名制已成为当务之急。“网络实名制不一定是现实中的真实姓名,而是能跟身份证号码对上,就是网络身份证号。这样网络的行为人就会有自控意识。”
对于通过实名制来遏制网络暴力,民间黑客组织负责人万涛给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首要问题是中国没有隐私文化,隐私法的概念难以普及。对于现有的针对网络暴力的技术措施,万涛则表示“现在的实名制是属于托管形式的,实名信息交给网络服务商,而服务商本身是盈利机构,所以它后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链条,缺乏公平性。现在还没有具有公信力的监管机构去专门保存这些信息。”
告别黑暗迎接光明
文雨表示她很赞同社会学家夏学銮的观点:“网络隐私危机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当下社会综合面的一个表现。一方面,中国道德价值体系在全线溃退,另一方面,一些有社会良心的人士在苦苦坚守,形成光明与黑暗的博弈与较量。”
《搜索》填补了尖锐社会现实背后缺失已久的人文关怀,只不过“它用的手法较为残酷”。如文雨所说,“网络社区的阴暗面折射的是人性,当人性中最阴暗的东西集中到网络平台被放大,它产生的碰撞究竟会是毁灭还是重生。我们无可避免的被网络影响,同时影响着网络,如何在网络中求得真与信,少一些盲目与愤怒,多一些善良与关爱,这是每个接触网络的公民该思考的课程。”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