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都习惯称呼日本人为“日本小鬼子”
时间:2012-10-02 21:38来源: 作者:寒雨连江2005 点击:
次
老一辈中国人,尤其是东北人,一直习惯称日本人为鬼子、小鬼子或小日本鬼子,而称俄国人为老毛子。 老毛子比较好理解,俄国人普遍都大胡子、长胸毛,胳膊腿手脚汗毛都很重,称之为老毛子倒很形象。可这日本人长得跟中国人差不多,怎么就跟鬼扯到了一起?而且
老一辈中国人,尤其是东北人,一直习惯称日本人为“鬼子”、“小鬼子”或“小日本鬼子”,而称俄国人为“老毛子”。
“老毛子”比较好理解,俄国人普遍都大胡子、长胸毛,胳膊腿手脚汗毛都很重,称之为“老毛子”倒很形象。可这日本人长得跟中国人差不多,怎么就跟“鬼”扯到了一起?而且还叫“鬼子”,难道他们都是鬼的儿子?这是我小时候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
鬼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里,是人死后的灵魂,俗称鬼魂,据说普遍都很凶恶,面相也都很吓人。民间传说中还有个叫钟馗的,专门负责捉鬼,保百姓平安。所以,在汉语里,带有“鬼”字的,普遍都是贬义词。如“鬼话”、“鬼胎”、“烟鬼”、“酒鬼”。所以给我的感觉,凡是被称为“鬼子”的家伙,大都是长相或心肠不像人的家伙。
如此看来,老一辈称日本人“鬼子”,并非因为日本人相貌可憎,而是跟这一百多年来日本人对中国人做出的恶事,犯下的罪行有关。
中国人称日本人“鬼子”,其实最早源自“洋鬼子”。近代中国人最早见到西洋人时,发现他们金发碧眼,深目高鼻,还浑身是毛,严重违反本民族传统审美标准,反而跟传说中描述的“鬼怪”有几分贴合,加以这些人大多不是出于民族友好,而是为了侵略来的,还两次把大清国国家领导人赶出北京城,烧杀淫掠,净不干人事儿,搞得全国人民都很没面子,也很愤怒,就给了它们这个名字。到了甲午战争,原本硬实力可雄霸亚洲的北洋舰队,却生被日本海军搞得全军覆没,逼得清政府又割地,又赔银子,从此一蹶不振。国人痛恨日本人,自然就又发明了“东洋鬼子”、“日本鬼子”,简称“鬼子”。由于当年日本人普遍个子都矮,就又出现了“小日本鬼子”和“小鬼子”等称呼,以示仇恨和蔑视。
“鬼子”一称被广泛应用,应该是在抗战时期。那时候,全民同仇敌忾,不但民间称日本侵略者“鬼子”,就连国军的《大刀进行曲》都在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可见“鬼子”一词不但包含了蔑视,还充满了你死我活的民族仇恨。
时光到了二十一世纪今天,中国人已经馨享了六十多年和平。中日邦交正常化,也使得两国人民有了更多彼此了解,彼此谅解的机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高度发达的日本,在许多年轻人眼里,应经是个文明的国度,日本人已经无法再跟“鬼”联系到一起,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鬼子”一称已经很少使用了,偶尔使用,也多半含有并无恶意的调侃成分。这一点,苍井空老师和矢野浩二同学都都能切身感觉到。至少他们在中国玩得很嗨,工作得很开心。
人类的确不该永远揪住过往的仇恨不放,和平共处才是共同的主题,否则世界将永无宁日。但应冷静地意识到,放下仇恨、和平友好不等于毫无原则,更不能真的就没了警惕性。人性有善恶之分,一个民族的固有品性也是如此。国与国的交往,跟人与人的相处没有两样。你不能因对方品质有问题,就完全不跟他来往,因为天下没有无问题的人,但也不能毫无设防,毫无原则。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关键我们要时刻保持那份清醒,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品性,几百年前的康熙皇帝早有定论:“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可谓寥寥数语,将这个国家不善的一面说得淋漓尽致。——当然,好的一面也有。可见这位皇帝眼光很有穿透力,无怪乎就连当时的“倭子国”自己,都尊其为“上国圣人”,成了他老人家铁杆粉丝。
只可惜,这位皇帝只是看穿了邻居,却忘了思考和指导后人如何应对这个卧榻之侧的家伙,以致于若干年后,他的后人还是败在了对方手下。
如今的钓鱼岛争端,貌似又一次验证了皇帝的话,“鬼子”在蛰伏几十年后,又一次蠢蠢欲动,露出自己真面目,气得好多中国人上街游行,还趁机砸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车。这种应对方法,怎一个“蠢”字了得。
毫无疑问,当年的甲午战争,我们没败在船坚炮利,而是败在体制上。我们是腐朽不敢的封建专制,人家是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相比之下优越着呢。同样,抗日战争,我们胜在封建专制已经倒台,民主共和初具雏形,而不是胜在武器装备。两次战争的结局,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
想到这里,博主不禁菊花一紧:钓鱼岛争端的结局我们在拭目以待,假如真的因此引发中日第三次大战,我们有没有胜券?如果有,胜券在哪里?在于单纯的国力吗?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