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神境与魂镜之旅——评嘎玛丹增散文集《神在远方喊我》(2)

时间:2015-05-08 18:02来源: 作者:苍耳 点击:
(《 扎日沙巴以北 》) 进一层说,神和人、神性和人性之相关,其交结点在于灵魂。“人性”也可以理解为人的灵魂显现与万物不同的价值与性质。作者写藏区异教之间的和谐共处,这种宽容器量可以归结为一种灵魂的品质

(《 扎日沙巴以北 》)

进一层说,神和人、神性和人性之相关,其交结点在于灵魂。“人性”也可以理解为人的灵魂显现与万物不同的价值与性质。作者写藏区异教之间的和谐共处,这种宽容器量可以归结为一种灵魂的品质和人性的升华。“信仰在这里深入人心,你念你的‘唵嘛呢叭咪吽’,我念我的‘安拉,阿米乃’。信仰作为一种传统,早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指引着人生前行的方向,也是高原上具体的生活事实”(《落在甘南的羽毛》)显而易见,作者最深恶痛绝的是伪信仰,以及宗教信仰被政治强奸。“从一种信仰变成另外一种信仰的过程中,民众好像并没有因此进入天堂,倒是经受了无尽的苦难和伤痛。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地区笼罩在宗教争端的阴云下,随时都有呼啸的子弹打穿屏幕,让我们舔味血腥,而严重缺席的信仰危机,并无终止的任何迹象。或许,很多宗教信仰被政治团体利用了,我们看到的争斗和信仰无关,只是祸藏在西装革履的利益野心。”(《和一只鸽子说话》)反过来说,这个世界若丧失了最后的神性和神秘,人类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甚至连蜗牛壳还不如。“事实上,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神秘都不在了,我们就会跟深海的水母一样,既没有大脑也没有血管,任由物质圣经把我们螺丝样固定在工厂里没有思考的转动。”(《高原奇人》)

我以为,作者写得最痛入骨髓的,当属这篇惊心动魄的《神启猎人》。它可以视作嘎玛丹增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同样是当代散文写作的重要成果之一。这是因为:它拷问个人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是罕见的,每个细部发出的追问都精微、尖锐、令人灼痛;它将现场中瞄准白羽黑脸的白马鸡的镜头,与回忆中“杀人”细节加以链接所产生的“气场”涵盖了人间众生与宇宙万物;它在质疑中不断游移、置换、互否的三个角色——猎人、军人和罪人——并形成意识流的结构技巧是值得称道的。审问并解剖自己,将自己的灵魂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古以来就并非一件易事,正如作者所言:“长期以来,有一份特殊经历,我一直惧于说出。说出就是打开,打开就可能是向自己举起弯刀。我被时间追究的痛苦秘密,其实就是一个长长的噩梦。……我杀了人。回到这个事实,于我有如刮骨留蛆。”三十年前他是军人,曾经做过一名执行死刑的枪手。尽管这是在履行法律的权力和军人的职责,但其中的场景和细节仍充斥着非人道的残忍气息,例如行刑前的预演:行刑队站在监狱外的高墙下,枪口对准人犯的后脑勺照相,留此作为验明正身的证据。“一个模拟的行刑现场,相当于表演性的枪毙人犯。被枪口指着脑袋的人,不可能把这视作戏剧,分明就是在约会死神。我并不清楚被枪口预约的人,该经受怎样的心理恐惧和心灵苦难,这种形式又是怎样的反人性。”

在我看来,文本中的叙述至少纠缠着三个自我:一个是原我,一个是愚我,一个是罪我。“愚我”是当年那个感到“心安理得”和“荣耀”的我,是他“杀”死了作为农民之子的“原我”。三十年中不时自责和忏悔的则是“罪我”——感到“身体内部那个蝎子”在“摇头摆尾,狠狠地咬我”的那个我。三个“我”寄存在同一个躯壳内,三十年持续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灵魂的战争。

在一个没有炮火硝烟的屠场,我把自己杀死了。杀死了我一生的安宁平和。虽然,惩恶扬善也能以杀为度,放下屠刀亦可立地成佛。然而我至今找不见可以宽宥自己的足够理由。当年那个黑洞洞的枪口,填满一个军人的幼稚和激情,在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的欢呼声中,我竟然感到了可耻的荣耀,似乎真的在战场,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

我在说什么?发心起愿!并不是杀人这个事实,让我不能释怀。是那个念头,和事实上的荣誉和正义毫不相关的念头。因为在那个念头里,我感触到的光荣和满足。

别以为一切都可以烟消云散。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对上帝负责。那个上帝不是别人,不是佛和神灵,是你自己。你的念头里有罪,你就已然有罪。

(《 神启猎人 》)

嘎玛丹增对这一事件的剖析是细及毫发深入骨髓的,他的忏悔也因此获得撼动人心的力量。一个不忏悔的个体或民族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那些经历过文革并有种种“恶行”的人,什么时候才能真诚“忏悔”呢?说到底,忏悔是救赎和自赎的事业,因而更是灵魂的事业!它一半关涉人性,另一半关涉神性。上帝或佛只暗示“应该做”,而每个人则必须回答“怎么做”。

古希腊哲人说,向上之路即向下之路。嘎玛丹增的散文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在向上之路中才能发现向下之路——那儿通向深不见底的心渊和魂狱。倘一个写作者不敢直面向下之路,不敢拷问自己内心的昏暗,那么他的向上之路也变得十分可疑。必须强调的是,嘎玛丹增的向上之路和向下之路,筑基并归结于一种个人的文字宗教——只有对语言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得到语言之神的格外垂青,也才能由境入镜并由镜返境。本文所举的例子,亦足见其语言之灵动,之清透,之简劲,具有神启般的粘合性与穿透力。限于篇幅,笔者无法展开探讨。这也无妨。比探讨更重要的是直接阅读——上述“抛砖”之探讨,也有待于读者的阅读与鉴别。

二〇一四年元月十五至十八日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中外物理故事:探索物理奥妙的理想

作者:吴伟丽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理的世界里,地球不停地公转自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遵循着物理的法则,只是很多时候我们…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