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张友文:我读《尚武破案》

时间:2013-09-26 11:51来源: 作者:张友文 点击:
纪实文学《尚武破案》日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安戈是我的朋友,就有便捷条件先睹为快。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它全方位地解读了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尚武同志和他的团队娴熟地运用 犯罪心理痕迹进行侦查破案。 在未掀开书本之时,我的阅读期待是这样

 

  纪实文学《尚武破案》日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安戈是我的朋友,就有便捷条件先睹为快。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它全方位地解读了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尚武同志和他的团队娴熟地运用 “犯罪心理痕迹”进行侦查破案。
  在未掀开书本之时,我的阅读期待是这样的:尚武同志戎马倥偬,战功赫赫,破案N起……,接下来就开始细说猴年马月某地,在他英明的领导下或亲自指挥下,在短短数小时内就抓获狡猾的犯罪嫌疑人等。如此写作,太具模式化,乏善足陈,无新意,无看点。再说,由尚武同志挂率主侦的大案、要案,网络媒体上铺天盖地,何必再让安戈兄费神操刀呢?文笔不俗的安戈兄既然有勇气把《尚武破案》奉献给广大读者,必然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于是,我带着挑剔的眼光打开了这本书。
  开篇大别山凶案一下子就把我的眼球给抓住了。细读之后,才发现此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尤其文学性颇有说道。就拿结构方式来说,它是一个整体,由一个大案自始自终贯穿着。文首牢牢吸引读者的是非同寻常的惨案。这个案子到底侦破没有呢?过中细节呢?这是大多数读者急切想寻找的答案。于是乎,读者便不知不觉地上了套,沿着发案、取证、调查等环节一路读下去。
  其结构布置上的突出特点是有张有弛,疏密有致,既有大的事件,也有小的穿插;既有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也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美丑对照,相得益彰,制造出一惊一乍的阅读效果。在本人品来,《尚武破案》之所以高潮迭起,与尚武主侦、分析的案件分不开。作品中有几个高潮,就有几个蕴含着尚武侦查智慧的大案,安戈就是通过几个大的节点把这张网给收拢了,让其专著显得有“整一”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是一个被赋予了生命力的有机整体。它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艺术形象系统。《尚武破案》同样如此。其语言层通俗易懂,现象层是说大侦探尚武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带领一帮兄弟们吃透现场、调查走访,从而讴歌以尚武同志为代表的湖北刑警群像,颂扬了当代湖北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崇高形象,并有力发掘出了湖北刑警的精、气、神,唱响了主旋律。不易!不易!
  那么,此作的意蕴层是什么呢?即作品的主题。它是该文本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窃以为,“犯罪心理痕迹”即是,这是一根红线隐藏在字里行间,不细心甄别,是发现不了的。经过细读,我发现尚武分析的所有案例都是从犯罪心理痕迹入手。尚武针对大别山凶案说:“去看现场要进入角色,要做到在现场能和疑犯对话,能寻找到凶手的心理痕迹。如果找到了疑犯的心理痕迹,对于了解疑犯的犯罪动机和作案过程,并进行准确的画像,就有了发言权”。
  “楚城凶杀案”为什么很快就被侦破,得益于尚武的侦破思路。他在案发现场的水渠上发表的一番即兴演讲,看似脱口而出、信马由缰,其实是有根有据的,是他经过用心勘查、缜密思考之后才得出的结论。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尚武的侦查悟性是从常年工作中习得。他的 “侦查思维”不是天赋使然,而是从实践中得来,并在实践中检验过的。“尚武破案研究现场,也研究人。在破案现场,他通过现场痕迹来推断人的特性,从而锁定嫌疑人;而当一个案子侦破后,他又要回过头来了解嫌疑人,通过对嫌疑人的了解来核对、印证自己对现场的了解,纠正对现场的偏差,如此反复,终于锤炼出一双‘火眼金睛’”。
  “楚城凶杀案”中的嫌疑人许字青为何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呢?就是因为尚武捕捉了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所谓犯罪心理痕迹,前文早已埋下伏笔。即第56页的“据说,尚武破案有点神秘,他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细节。”“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就是无形的痕迹,也就是“心理痕迹”。
  “襄阳丝巾杀人案”、“咸宁发廊凶杀案”等之所以悉数破获,得益于尚武为警察指明了正确的侦查方向。安戈说“尚武把DNA和微量物证等现代科技手段在破案中的作用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诚然,案子的侦破借助了现代高科技,但是,假设尚武没有深入分析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警察能这样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么?对此,我持怀疑态度。就拿“襄阳丝巾杀人案”来说吧,尚武准确地分析了犯罪分子当时作案的恐惧、慌张的心理。案发冬天,室内有暖气,歹徒不敢开窗透气,捆绑尸体时挥汗如雨,汗液自然就残留在作案的丝巾上,警方便从中提取了DNA。
  由此可见,“襄阳丝巾杀人案”中的作案者心理痕迹十分明显,事后诸葛亮都这么说。“看似简单的东西,却是长期经验的积累,缜密的思维,对犯罪心理、疑犯形象、作案动机、社会环境深入研究,十分了解方能做到的。”“宜昌宾馆系列抢劫杀人案”、“孝感和尚杀人案”、“江城诈弹案”皆应证了这一点。
  上文数次、多处说到《尚武破案》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即“心理痕迹”,我们还不能忽略安戈兄有意在文中布下的一处闲笔。那就是第156页写到了办公室里来的三类人,各种人内心想法大不一样。作者把各色人等的心理揭示得入木三分,真是深刻啊!这一处闲笔,看似“与本案无关”,实则闲笔不闲。
  读到闲笔处,不知不觉沉浸其间,竟忘记了它是一部纪实作品,差点把它当做小说来把玩。当下公安文学作品普遍注重理性逻辑,实中无虚。相当部分公安 笔下的公安题材作品差不多都是现实生活案例的翻版,非“描述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而安戈在作品中就虚实问题拿捏得极有分寸,当实则实,当虚则虚。从此,我看到了公安文学的希望,当然,也看到了公安 的潜质。从整体上看,它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从细部考量,不乏虚化之笔。例如尚武心理描写就是典型,梦境解读也是。还有尚武在犯罪现场与疑犯进行对话的场景。当然那只是心理对话,旨在捕捉疑犯的心理痕迹。这些心理痕迹是虚的,是无形的,但是它在实际破案中又是实的,是有形的。
  前文说此作在结构布置上有特点,即疏密相间,张弛有度,还是有据可依的。且看大别山凶案惨景这一镜头在推向读者之前借助的是苕宝的眼睛,如此运笔就大大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感。苕宝喝小米粥被烫嘴这处闲笔是插曲,安戈把这一小事件当做伏笔,疏缓读者神经,构成整部作品的节奏感。作者把这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事件为凶案作铺垫,让读者会心一笑之后又转向心情沉重,从而将文学这一情感艺术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具体的结构布局中,作品多采用“群像雕塑”的艺术手法。展现出来的正面人物有如魏总、骆局长、胡书记、胡处长、范主席等。着墨不多却个个性格鲜明,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全书有宾有主,宾主相衬,有详有略,详略皆宜,使整部作品既完整和谐,又错落有致。在叙述手法上,时而倒叙,时而插叙,时而侧写,时而暗写,十八般叙述策略轮番上演,使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作品摇曳多姿。
  这部纪实之作非同寻常之处是包含诸多非理性成分,十分难得!如嫌疑犯许字青说:“能不能换个地方让我死,记得小时候,我就是站在那个大堤上看杀人的。几十年后,轮到我了。”还有嫌犯对踩住他的那个说:“十年之后,你就是我今天的下场”。一语成谶,这句话后来被应验了。这些非理性陈述神秘意味很浓,不是用科学理性能解释的。在我看来,这是生命轮回的书写。安戈笔下的轮回是悲剧性的,好在写出了嫌犯灵魂的复苏,对生命的眷恋、对亲人的不舍,忏悔意识溢于言表。
  此作耐读之处,除上述所及,尚有N个理由。譬如语言风趣幽默,口语、方言有地方特色,能制造陌生化效果等,因时间、篇幅所限,不再累述。
  像《尚武破案》这样的书很容易落入俗套。既然是讲破案嘛,就要一边讲述尚武同志是如何率先垂范、历经艰险、攻坚克难,一边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之类的宏大字眼进行修饰,从而打造出来一个北方魁梧大汉那崇高、伟岸的形象。聪慧的安戈兄没有这样整,如果这样整,没有丁点艺术性,生命力断然不能久长,这书就玩完。狡黠的安戈倒是下意识地引领读者回到尚武经常蹲守的案发现场,用证据说话、用细节打磨、用文学笔法构建了湖北刑警形象。安戈成功了。
  张友文简介:自号功不唐捐斋主,笔名碰乡、永伏,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县)市南海镇永福村人,系湖北省 协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协会)理事。供职于湖北警官学院,二级警督。主办公安文学网:http://youwen2039.blog.163.com/ 。出版三部公安文学评论专著《点击公安文学》(全国首部公安文学评论专著)、《聚焦公安文学》(湖北警官学院院级重点项目)和《盘点公安文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430035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号  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图书馆  张友文 电箱:youwen2039@163.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世界经典名篇

作者:[美] 欧·亨利

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富于生活情趣,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善于描写美国…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