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关于蒋介石的传记很多开始在大陆出版,让更多的人对于这个当年从大陆溃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委员长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这是蒋委员长的幸运,也是后人的幸运。随着越来越多历史资料的解密与公开,我们也对那一段国共对立、互相仇恨的时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套《蒋介石在台湾》也是有助于大陆读者对于蒋委员长在台湾立足脚跟和取得发展各种状况的深入了解,第一部名为《危机中的台湾》讲述的就是蒋委员长从大陆全面溃败到台湾,到1952年已经在台湾稳定政权,并且在蒋委员长的主政下成功地改组国民党,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国民党在台湾立足的初期,经历了各种危机,政权的状态岌岌可危,可以用“风雨飘摇”来形容。
首先可以从对外形势来看,国民党的溃败首先面临着大陆军队的全面进攻与围堵,占领的广州、海南甚至是金门、舟山诸岛屿也随时面临着被攻下的威胁,因为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战斗力尽失,只剩下挨打的份了。国民党唯一能求助的就是美国的支援了,因为对于国民党腐败与治理不力的各种质疑,美援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蒋委员长的一厢情愿;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台湾的战略地位重新被评估,美国的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后,美国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随之进入,给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重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随着战事的推进与发展,国民党因为国际地位、对日和约等问题再次引起美国的不满,美国借助援助的大棒对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进行干预,使得这个政权再次受到侵犯,用风雨飘摇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其次对内来看,国民党以一“国”之政府、军队占据台湾一省份,明显会造成人员拥挤、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还要面临当地居民的各种挑战。国共战争期间“改革与亡党亡国”之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成为国民党内部最大的挑战;派系之间的争斗以及军官文官的腐败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蒋委员长。各类官员在治理观念、个人恩怨上屡屡挑战,上述辞职成为了一种家常便饭;借用各种专制手段来推行民主,却经常适得其反,这就是当时台湾政治的状况,也是经济发展不力、社会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国民党从大陆运走的各种黄金财富,依然无法摆脱风雨飘摇的局面。
整本书中围绕着蒋介石与台湾政治铺开,其周边工作人员以及各类亲属(含四大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为风雨飘摇的台湾增加了悲剧式的注解,书中罗列了很多史料记载,让我们同样对蒋介石和当时台湾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蒋介石虽然一直在维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争取美援的形势逼迫让他改变了初衷,也为台独埋下了隐患;放弃日本赔偿始自蒋委员长,而不是几十年后中日建交的协商。书中对于蒋介石的评价也基本上是客观的:他对于各种问题的治理过于细致,拘于小节;但是对于一些大的问题又过于武断,对于贪腐的宽容又是他执政上的重要失败。总体来说,这是一本相对客观的资料,书中对于共产党的责难,作为两党之间的对立斗争来说,读者在阅读时可以略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