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陆小曼的书读过几本,少有深刻的,并且读完总有一丝如鲠在后的感触。最近读罢《今生为你,花开荼蘼:陆小曼传》,一下子觉得心情豁然好了——有人开始正视这个平凡而又不凡的苦命女人了,虽然这与我无关,我还是觉得世道终于公允了。
说起陆小曼,更多的人会想起徐志摩。有了徐志摩,陆小曼的名字就成为附骥。因为人们太爱徐志摩,所以把陆小曼推向了反面。陆小曼一生有三个男人,第一个是前夫王赓,留学回国,为民国军政人员,前途光明。第二个就是徐志摩;当徐志摩去世后,第三个人翁瑞午陪伴了她后半生。徐志摩一生也有重要的三个女人,第一个是前妻张幼仪,育有二子,小儿彼得三岁夭折,只有长子徐积锴长大,后移居美国;第二个女子是林徽因,和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相识相恋,回国后嫁给梁思成;最后一个就是陆小曼。
当初陆小曼与徐志摩谈婚论嫁时,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包括双方的父母。陆母认为小曼跟王赓已经非常好了(当时两人已经结婚),不能再与其他人不清不楚,坚决反对小曼和志摩来往。而徐父一直不看好小曼,认为小曼是名媛,况且喜欢交际、抛头露脸,与张幼仪的秉性相差甚远,所以也坚决反对两人来往。
爱情就是这样,当两个人都沉浸在其中时,再多的反对也无用,更何况是多情的志摩与不羁的小曼了,再加上胡适等人的斡旋,两人经过重重困难,终于走到了一起。应该说,两人的婚姻有过甜蜜的阶段,夫唱妇随,吟诗作画,快乐无忧。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在两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时,战争来临,为了躲避战火,两人搬到了上海。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对于交际名媛陆小曼来说,就如同鱼儿见到了水,这里的环境,这里的氛围,这里的一切一切都好似为她准备,她一发不可收拾的走了进去,再也转不了身。徐志摩为了支付庞大的花费开销,经常身兼数职,奔走于北京和上海之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各种隔膜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徐志摩讨厌这种日夜笙歌的生活,陆小曼讨厌徐志摩约束她的自由,曾经的甜蜜越来越受到考验,心灵之间越来越受到阻隔。在一次大吵中,徐志摩搭乘飞机赶回北京,不想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飞机撞山了。
这一刻开始,小曼成了孤独者,志摩走了,家庭破了,心也冷了。而这还不是全部,因为志摩的死,周围的朋友都把责任推给了小曼,认为要不是她的挥霍,志摩不会拼命奔波赚钱,也就不会英年早逝。徐父痛恨她,因为儿子的死;好友怪责她,因为朋友的死;周围人谴责她,因为诗人的死。志摩的死好像不是飞机失事所造成,而是小曼所造成。于是四周的人都离开了她,躲避着她。
我不知道究竟谁对谁错,但是“一边倒”的观点本身就有失公平。小曼的名媛交际确实花费惊人,但这也有先天的原因,小曼出身豪门,父亲是政府高官,自热而然的衣食无忧,父母所生八个孩子,只活了她一个,顺理成章的备受家族宠爱,也就此养成了她不思生活艰难之苦境。再加上志摩的娇宠,上海的环境,让她走进了一个醉生梦死的境地。
而小曼确实是爱着志摩的,当她跟翁瑞午在一起时,也只是因为被四周人抛弃,对翁瑞午的照顾所产生的心理寄托罢了,两人始终没有结婚。而且这以后,她从未再出席任何的舞会、交际宴会,躲开外界的种种活动,身着朴素,编辑志摩文集,学习画画,戒掉毒品。
她本是一朵富贵花,开得娇艳,却受尽冷漠。她爱得爽直,却备受争议。她应该是无忧无虑之人,却一生半累。当荼蘼花开后,一切都归于尘土。
感谢这个署名妙吉祥的佛门才女,用一颗禅心,让我、让我们重新开始理解那个被历史蒙尘的陆小曼。这不单单是对一个平凡女人的尊重,更是对女人命运的一种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