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如何在官场突围-读赵丰《小城文化人》有感
时间:2013-01-17 15:37来源: 作者:朱云涛 点击:
次
文化人,不当官,心有不甘;当了官,痛苦不堪。不当官,没人瞧得起;当了官,谁也惹不起(不是别人不敢惹你,而是你不敢惹别人),很少有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的。《小城文化人》的结局令人扼腕长叹:一手制造了曲天宇冤案的、大搞劳民伤财政绩工程的马瑞
我看书一向很慢,但国庆前的周六周日两天没有放假成全了我,使我几乎一口气看完了赵丰先生的长篇小说《小城文化人》。
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部揭示文化人心灵秘史的小说,不如说这是一部描写文化人的官场际遇的小说,换言之,这是一部官场小说,属于像王跃文《国画》那样的官场文学,而不是贾平凹《废都》那样的文人或文化场文学。
中国有“史官文化”的传统,文化人只有当了官,才能立身治家齐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理想,才能出人头地。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当代知识分子向往官位,热衷于追求官职,是觉得当官了,才意味着获得了当局最大程度的器重。严格地说,现在当官的都是知识分子,都是文化人,是特殊职业的文化人。但是在专制昏庸独裁的官场上,文化人内心总是充满恐惧,官场其实是文化人的心灵沼泽地。在野贤良,入朝鬼魅。现在官场虽然都是文化人,但骨子里是不一样的。有人把文化作为敲门砖,“文化人”只是个出身,进了官场,砖就扔了。他们卖身投靠,卑鄙钻营,牺牲真理、良心和尊严。如《小城文化人》中主管文化口的副县长梁平安,知道县委书记马瑞龙和县长吴俊超有矛盾,不惜以小人作派,激成“12.6”民工围堵政府大门事件,又嫁祸于人,险些置老同学曲天宇于死地。有人把文化作为筑路石,是以个人的文化素养作铺垫、作支撑,靠文化的力量为民办事,实现文化人的人生价值。如小说中的主人公曲天宇,本身是一位
,又担负着文化管理职责,可以说是属于“文化官僚”。然而他又不遵从官场规则,不是把当权者如马瑞龙们的政治目标贯彻到整个文化空间,左右文化人的命运,而是想实实在在的干一点事,如净化文化市场、繁荣群众文化、解决遗留问题,可是却被人暗算、遭人诬陷,甚至于被错误地“双规”。他以绝食抗争,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宁折不弯的精神,但最终又不得不申请辞职,从官场逃离。在爱百姓还是爱长官、选择正义还是选择利益、妥协还是坚守(政治要求妥协,官员必须唯命是从见好就收;文化需要担当,文化人要有独立思想独立精神)的两难境地中,当了官的文化人如果不转变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待人接物方式,如果不按官场游戏规则包括潜规则办事,不失去文化人的主要特征,那他们在官场是难以混下去的。在《小城文化人》所描绘的咸余县官场上,吴俊超、文静苑、曲天宇等这些还保留了文化人主要特征的官员日子都不好过。他们的作为除了与官场规则格格不入外,在个人情感上也不像梁平安们那样肆无忌惮地贪污腐化却没有心理负担,他们都有隐私、有婚外情,但有底线、有羞耻感,都是正派人却都被个人感情问题困绕,在情感和世俗的突围中弄得鱼死网破。小说让文静苑在抗洪救灾中死去,是一种非常聪明、很有智慧的安排。否则,没法收场。
文化人,不当官,心有不甘;当了官,痛苦不堪。不当官,没人瞧得起;当了官,谁也惹不起(不是别人不敢惹你,而是你不敢惹别人),很少有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的。《小城文化人》的结局令人扼腕长叹:一手制造了曲天宇冤案的、大搞劳民伤财政绩工程的马瑞龙官升一级,利用搞小动作酿成“12.6”事件,因为是文化人而当官、当了官却大整文化人的梁平安也在政治舞台上平平安安,而靠文化立身行事、文心未泯的曲天宇、吴俊超们却或出家、或辞职,既突不破世俗的羁绊,也弥合不了人格的裂变,全都败下阵来。咸余人民还要承受潦水绕城工程所带来的后遗症。这,给读者带来了一股悲凉之气。
《小城文化人》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描写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对人的心理的揭示细腻准确,生动深刻。
是以诗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来写小说的,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诗意、哲思、流畅的美,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