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要美美的笑——评《格桑花开》
时间:2012-12-25 18:19
来源:
作者:魏于槟
点击:次
一、 坦白说,第一时间吸引我的是封腰上的两句话,一句是:此前,你是我的他城;此后,你就是我的今生。另一句是:我在诸佛面前低诵你的名字,只求许我一个与你重逢的轮回。这两句宿命式的煽情,煽到了洒家的心坎里。 收到书以后,不分昼夜,抽空就看,累计
一、
坦白说,第一时间吸引我的是封腰上的两句话,一句是:“此前,你是我的他城;此后,你就是我的今生。”另一句是:“我在诸佛面前低诵你的名字,只求许我一个与你重逢的轮回”。这两句宿命式的煽情,煽到了洒家的心坎里。
收到书以后,不分昼夜,抽空就看,累计约22小时,读完了整部小说。合上封底,眼睛盯着电脑屏幕,思绪却在小说勾画的影像,与现实中“嘀嘀”的座机铃声错位纠缠……西域高原,白雪蓝天,疾风怒马,草原驰骋,鱼跃鹰飞,经幡飘扬,磕等身长头的和尚,双目微闭,一脸虔诚,默念六字真言……转山的马帮,趁着漫天星宿,喝酒、唱歌、跳起锅庄舞……
同事冲我脸上丢了根曲别针,见我瞪他,指了指我手里的书,问:哦?有什么与众不同?我说:这是一个懂心理学的作者对于藏传佛教以及西藏式爱情观、伦理观、价值观的文艺性解读。
同事明显有了兴趣,继续问:哦?
我把56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读给他听,之后,他说:回头我要细读。
二、
时下,“经济”如同过量食用了伟哥的有志青年,远远的甩掉了道德包袱,狂奔在通往疯狂的大道上。物质上的快速提高与精神上的严重滞缓,造成我们丧失信仰,缺失诚信,人人都唯物,个个都防人,缺乏安全感的人越来越多。在这样一种充满恐惧、焦躁、不安的氛围里,我们虔诚的追寻着爱情,却被世俗震出了内伤。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结婚了,一个个的离婚了,似乎,这一神圣的东西,开始批量化生产了,又好像有了问题,只要“F5”一下就行,再不济,把丫给格式化了,就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可是,我们清楚地知道,情感是无法机械化的。
书中臧女“琼色”,遵照风俗,将一个女儿身嫁给兄弟两人。为避免生子后不知谁是亲生父亲,哥哥和琼色生活一年,便外出打工,弟弟和琼色生活一年,外出打工换哥哥回来。当弟弟在外爱上了别的姑娘,琼色被同族视为“留不住男人的女人”遭到歧视,同时哥哥被视为”管不住弟弟”同样遭到歧视,弟弟因为犯了族规,更不允许回到同族。是琼色,为了成全“弟弟”,顶住了压力,要女主“欣然”,帮她写了“分户证明”(休夫书)。琼色的理由是:让我为他做点什么吧。
为了感谢女主“欣然”的帮助,身体患病的她送欣然回学校,一路上,被那些歧视她的男人吐口水,侮辱,甚至被人扔石头,她默默忍受着。当欣然拒绝琼色送她时,琼色说了一句话,洒家的鼻子酸了一下。琼色说:“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
“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即使让我承受羞辱和苦难,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
或许,这就是善良,这就是质朴吧,也许,这就是谦卑的灵魂造就的高贵品质吧。说起爱情,我便想起书中的臧女琼色的那句话:让我为他做点什么吧。
女主欣然和男主仁周的爱情,像美丽的神话传说一样美好——初见相喜,日久生情。有些爱情,不必惊天动地,不用海誓山盟,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自然而然,便默然相爱了,爱的大气,爱的磊落,爱的成熟。有位名人说,爱,是对他人生命恒久的关注。这种爱,正如仁周对欣然从始至终的关怀。
如果要从欣然和仁周的爱情里洞悉出一些爱情的方法,我想他们教会我的,应该是;爱惜她的身体,尊重她的信仰,支持她的事业,爱护她的家人,守望她回馈的爱情。
无奈,他们的结局是个悲剧。也是可喜的,至少他们的故事,给那些质疑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爱情的人打了一支强心剂。仁周说:爱之外的东西,都是云烟。恰是这一句,欣然等了很久很久。
如果你也读了故事,也许会领悟更多。
三、
没有读《格桑花开》之前,对西藏的印象停留在影视剧和一些诗歌中。比如:布达拉宫、白塔、苦行的僧人,朝圣的信徒,骑马转山的马帮,浣衣的姑娘,各类精美的唐卡及饰品,心中最美的西藏元素,来自藏地诗人张子选的诗歌:向鱼问水,向马问路,向佛打听我一生的出处,而我呀,是疼在谁心头的一抷尘土;一尊佛祖,两世糊涂,来世你呀,如何把今生的我一眼认出。
即使这些影像在内心已经很美好,还是会不自觉的,继续把它们在心中想象的更完美一些。而书中对藏地生活的真实描写,几乎每一处都让人感到意外,转念一想,会觉得应该是那样。我无法想象,在阴冷的夜风里,下着大雪,天寒地冻,女主角欣然,半夜闹肚子,却因为地上的那啥堆积太多(天冷被冻硬了——看来是野外型卫生间),不得已,于烈烈风中,蹲着马步解决问题。
我不好意思去幻想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只是特想知道天苍苍野茫茫之下,寒风吹来屁屁凉是什么样的感受(而且还下雪,而且还蹲着马步)。
于是,趁着半夜没人打搅,打开窗户,关了电灯,搬出电风扇,打开卫生间的门,插上电源,风力调到三级档,脱了裤子(上衣仅穿秋衣),牛逼呼呼的面对着风扇,扎了个“四平马”,半分钟后,腿软腰酸,呼吸开始不均匀,一分钟后,已经连简单的“他妈的”三个字都说不流畅了。
而吃水难,洗澡难,天气越差越停电等等这些让人无法忍受的悲惨遭遇,西藏那些有着谦卑而圣洁灵魂的人们,天天都在面对。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于藏地真实生活状态的描写,都是从正面、积极、乐观的角度入手,从字里行间,隐隐能体会出作者努力还原本真生活状态的责任感,没有借题材去乖张取巧。出于这一点,作者是值得尊敬的。
四、
无论是佛家的“明心见性”,还是儒家的“格物致知”,都强调人应明事理,讲道理。而“昌盛感和窒息感并存的大都市,规则的强化会令人选择明哲保身——见小说26页”,被城市生活的时间、空间维度挤压的我们,渐次明事理,却不讲道理起来——以《厚黑学》和《狼图腾》被歪解以及变态追捧为证。
国学大师翟鸿燊说,“越接近本源,能量越大”。当我每天揣着一颗刀枪不入的心,混迹于人潮汹涌的魔都里,却因为这样一本小说,因为其中一些小人物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态度,感到了温暖。是的,我的心太冷了,太需要温暖。
下大雪的一天,女主角欣然要搭车去县城上网办理论文的事情。一个藏族男子,要了高出平日数倍的价钱。欣然觉得正常,毕竟路上会很危险。他们一路跌跌撞撞,甚至连裤子都摔破了,等到了目的地,男子却不要钱。欣然问原因,男子说:路这么烂,雪这么大,不讲个高价,你敢把命搭在我手上,随我上路吗?”
城市人因为诚信出现危机,彼此默契的认定:口说无凭,落笔为据。然后,违约的依然违约。城市人以此为鉴,养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陋习。藏族男子用城市人的“阴损”逻辑,实现了帮助的目的。这不能不说是打了我们一记漂亮的耳光。
“城市的虚饰麻木让人的神经过敏到无可附加的地步,绛红色渲染的民族,挺拔得没有纷杂”——见书151页。
一个沪上女子,不远万里,翻山越岭,深入藏区,365天,132个学生,一个深爱却最终死别的爱人,一群被她帮过,也帮过她的“贵族”朋友,用善良和真诚,共同谱写了这个生死之恋的故事。惟愿看到这个故事的善良的人们,能体会到作者将“梦想——感恩——希望”传递下去的渴望。
如果你也想读这个故事,请别忘了,在这个绛红色的民族面前,竖起自己的慈悲心和敬畏心。
最后,借男主角的一句话共勉:活着,就要美美的笑。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