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逃荒——对《温故一九四二》的温故
时间:2012-11-06 19:38来源: 作者:方炼 点击:
次
上上篇文章中,提到了刘震云,他是我多年前很喜欢的一位
。他写的《温故一九四二》,读后一直不忘。这次找出来温故,并写下以下文字,作为对国家的从前岁月和自己的从前岁月的追念。 (文中凡引号内的文字,均引自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一 一九四二
上上篇文章中,提到了刘震云,他是我多年前很喜欢的一位
。他写的《温故一九四二》,读后一直不忘。这次找出来温故,并写下以下文字,作为对国家的从前岁月和自己的从前岁月的追念。
(文中凡引号内的文字,均引自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一
“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大灾荒。全省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灾民五百万,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其中三百万人饿死,也就是说,每十个人中至少死一个。寥寥中原,千里赤地,饿殍遍野,哀鸿遍野。”
饿死三百万人,到底算不算大事?
如果是大事,那么今天,还有谁会知道那个地方、那个年头因为自然灾害死了三百万人?
如果不是大事——人命关天,何况三百万,又怎么会不是大事?
不管是不是大事,事实上,“三百万是三百万人自己的事。”
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命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对于他们来说,三个也好,三百万也好,都仅仅只是数字。
可是“没有千千万万这些普通的肮脏的中国百姓,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反革命历史都是白扯。他们是最终的灾难和成功的承受者和付出者。但历史历来与他们无缘。历史只是漫步在富丽堂皇的大厅。”
跟历史有缘的只是少数人,这些人永远与饥饿无缘,与死亡无缘。
二
然而毕竟是三百万人的性命,就这样毫无价值地饿死吗?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他们登高一呼,揭竿而起,是不是可以给生命注入若干价值?
一九四二年的河南灾民中,确实有人“滋了事”,确实有人“抢明火”,但那只是三百万人中的极少数。
中国人有长久的人生坐标:好死不如赖活着;
中国人有坚固的生活期许: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
于是当乱离时,他们只好逃荒去,仿佛一条条丧家之犬,落荒而逃,饿死了事。
三
既然逃荒去,就不免逃得仓皇;既然仓皇了,就不免有人间谬剧的上演。一九四二年逃荒的数百万河南人中,谬剧无数。
逃荒者吃树皮、杂草、干柴,然后卖儿卖女。
大批死尸暴尸野外,养肥了沿途的大批野狗。
人也很快像狗一样去吃人;并且人连狗都不如。狗倒只吃死人,人却连活人都吃。“活人吃活人,亲人吃亲人,人自我凶残到什么程度?”一个母亲煮吃了她两岁的孩子,一个父亲勒死并且煮吃了他的两个孩子……更多的是易子而食,易妻而食。
“这些人不去当土匪,不去合伙谋杀,不去组成三K党,不去成立恐怖组织,实在辜负了他们吃人吃亲人吃孩子的勇气。”
“一个不会揭竿而起只会在亲人间相互残食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四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将河南灾民的惨况在纽约发表后,引起了国际轰动,并且他通过宋庆龄见到了蒋介石,向蒋委员长坦诚陈情,国民政府这才真正开始着手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国民,这使很多的灾民获救而不致饿死。
然而在蒋委员长动作之前,许许多多的外国主教早已开始救人了。传教士们设立了粥摊、医院和孤儿院——我们连后代都托付给外国人了。这个境况跟现在颇相像,区别是那时候托孤的是灾民,现在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人。一个外国天主教神父在当时的报纸上说:至少要让他们像人一样死去。
这也跟现在颇相像,人的生命和尊严,被自己人剥夺,被外国人回归。
从历史到现实,一脉相承的悲催。
五
《河南日报》1943年2月14日载:
“财政科员刘道基,日前已发明配制出救荒食品,复杂的吃一次七天不饿,简易的吃一次一天不饿。”
可河南人照常一天一天在饿死,死在大路上、田野中和火车站旁。
几十年之后,张一弓在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里写文革的事,有着镜像般的描述,也是干部制造“代食品”,也是乡亲们大批大批地逃荒……
如许嵩歌中所唱:当时的明月,换拨人看。
六
一九四三年,日本军队开进了河南灾区。这些杀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河南人的命。河南人吃了皇军的皇粮,有奶就是娘,卖国就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的集体行动。
给日军带路,给日军支前,给日军抬担架,甚至加入日军去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汉奸遍地。有资料记载,河南战役中五万名中国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缴了械,三个星期内,日军占领了全部目标,三十万中国军队全线溃败。
而日军的人数,仅仅六万人。
宁可饿死做中国的鬼呢,还是活着做亡国的奴?
别急着站上道德高地,慷慨表态,让你先饿三天再来做选择。
如果,当初日本人在中国全境都实施这样亲善怀柔的政策?
不堪设想。
七
时隔七十年后的今天,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因为自然灾害饿死三百万人的人间惨剧了,我们不用再逃荒。
这是国家的进步,堪足欣慰。
然而,对人的生命和尊严的漠视,依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渐渐导致人心荒芜,寸草不生。
一种精神领域的灾害,持续侵蚀着国家的角角落落。
大批的移民,大量的打酱油,大面积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还在逃荒。
更可怕的是,从如今许多同胞间的相互仇视、倾轧、迫害,依稀能看到当年亲人间相互惨食的遗迹。
我们无论如何不应该是一个“没有任何希望”的民族。
停下逃荒的脚步吧。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日
三天前去河北飞经河南,
高空中望下去,“寥寥中原,千里赤地”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