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葵花》:一坛酝酿了十八年的女儿红
时间:2012-07-27 20:34来源: 作者:陈劲松 点击:
次
近年来,南翔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中长篇小说,但他自己最看重的还是中篇,每发一个几乎都被转载、连载。曾发表于《北京文学》随后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的中篇《女人的葵花》,依然保持着他雅致、细腻和绵密的小说风格,以及浓郁、敦厚、发自肺腑的悲悯情怀。
近年来,南翔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中长篇小说,但他自己最看重的还是中篇,每发一个几乎都被转载、连载。曾发表于《北京文学》随后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的中篇《女人的葵花》,依然保持着他雅致、细腻和绵密的小说风格,以及浓郁、敦厚、发自肺腑的悲悯情怀。
小说故事其实很简单:为给女朋友买房子,一个叫桂德林的男人贪污公款18万元。通过装病,他从看守所里逃出来,一路南下,来到一座海滨城市,在鹰嘴湖水库落脚,承包了水库。一天深夜,他救起一个投湖自杀的女人,因女人爱嗑葵花子,他买回种子,开荒种了一大片葵花。女人与葵花的故事、女人与男人的故事由此展开。最终,女人因爱他而举报他,并愿意与漫坡黄灿灿的葵花一道,安安静静地等待他的归来。读来令人感动、感叹、感悟。
在南翔看来,小说应该写自己最动情的方面,首先要打动自己。简而言之,自己感情蓄积得温软深厚,锤打浓缩,发乎为小说,才容易打动读者——《女人的葵花》无疑十分契合他的这一创作观点,丰富的小说内涵里,表现出人性被现实存在所奴役的沉重,以及人物面对沉重时的选择,其中无不隐含对生活的种种期待,因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阅读《女人的葵花》时,我常常被一种善良、温暖的笔触所感动,作者以一颗宽容之心、一份悲悯之情,对现实社会表现出真诚的关切和注视,那显然是南翔身为一个
,对“人性”发出的深邃凝望。是的,主人公桂德林的人生际遇告诉我们:“人太容易受到诱惑,不在那个位置,什么大道理都懂,不仅懂,说起来滚瓜烂熟、头头是道,批判起来更是正义在手、义愤填膺;屁股一落座,三下五除二就全面缴械了。”这番话不免让我们对生活的悖论一览无余。小说同时借水库林老板之口道出了一个实用主义的生存哲理:“很多经济也是在买卖中学会的,书要读,但读太多了就是呆子、蠢仔。我那些赚了钱的朋友,都不是多读书的人;但他们会读人,眼前社会,人读懂了,才一通百通。”林老板的处世哲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时代普遍的心理状态。被人类自己推动向前的时代,最终又将所有人裹挟向前,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这就是现代都市人的悲哀。今天,生活在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的人们,有太多的奢求、太多的选择,也有太多的失着。而南翔创作《女人的葵花》的初衷,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展露现代都市人面临的那份尴尬与困境。尽管他声称自己“不想也无能在小说中为那些失着,寻找更多的心理的和客观的凭依,但觉安静一些,淡泊一些,简单一些,就是对现实生活扑面而来的重负、缠绕以及围剿的突围”,我却认为这种突围其实是成功的。因为他找到了一条为此解围的秘密通道,这条通道的要素之一,便是回归自然。小说中“风从湖面上吹过来,空气里弥漫着湖水的腥气和葵花的馨香,一杆杆的葵花随着风儿左也点头,右也点头,万千的点头、万千的葵花灼烧成一个黄灿灿的世界,一波一波地向山上隆隆滚去”的瑰丽画面,犹如南翔所言,“是自然,是心境,也是理想”。南翔同样是借林老板的一声感叹,来表达对远离都市喧嚣的无比向往:“你只看我们在城里发达,不晓得有几多辛苦,你看看,还是在这里与世无争的好啊。”
汪曾祺曾说:“小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以为是思想。”南翔也认为“
要以学识为根基,以思想为触角”。在这里,两位身处不同时代的
,不约而同地强调小说的“思想性”。所谓“思想”,显然就是那种有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理解而且有独特感觉的东西——这正是小说创作应该具备的叙述经验。这种经验,既可以来自生活、来自故事,也可以来自人物、来自语言。我在南翔的《女人的葵花》中,真切地感觉到了来自独特“经验”的力量。这些“经验”,无不贯彻着他对当下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人性生态作为文学创作主题的多维思考,也即小说的思想性。
我毫不掩饰对南翔小说的喜爱之情,自第一次读到南翔的《博士点》开始,便沉迷于他的文学作品几近十年矣。纳博科夫认为,文学作品首先是对个人产生重要意义,他也只愿对读者个人负责。
池莉也有着相近的观点?她觉得好小说并不在于
自己所声称的社会意义,也并非日后社会对于该小说的意义性评价,而仅仅在于作品本身:熟悉生活并且能够洞察生活的,用自己独特的文字功夫将自己独特的生活理解表达出来的,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并且色香味俱全——无论什么题材。所以,她认为,小说首先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小说与所有的艺术品一样,与花朵、舞蹈、绘画、雕塑一样,其要素便是它是否好看和迷人。好小说要动人,要拥有超越时代的风韵和魅力,要像越陈越香的好酒,任何时候开坛,都能够香得醉人。
我想,若以这个标准来评价南翔的小说,譬如《女人的葵花》,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它就像一坛酝酿了十八年的女儿红,香气撩人,从而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享受。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