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护圣火》:有着报告文学敢于直面现实的介入精神

时间:2012-05-16 19:31 来源: 作者:张友文 点击:
在这个功利走俏、拜金流行、人心浮躁的当下,《守护圣火》不是对公众聚焦事件的简单临摹,而是精心打造精神上的英雄,实属不易。赵建水用感人的故事、鲜活的细节塑造了一批大运圣火的护卫者。这些时代骄子排除万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圣火护卫之中,视圣火如生命

  赵建水是时代的书记员。他新近问世的长篇报告文学《守护圣火》(海天出版社2012年1月版)是奔赴汶川抗震救灾、驰援北京奥运安保、数次援疆维稳的深圳特警特写续集,体现了报告文学敢于直面现实的介入精神。

  此著是一部耐读之作,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窃以为,此作与《木兰诗》的写作手法类似。《木兰诗》描写重点在于出征前所思所想及准备工作,以及征途所见和功成回家的情景,而十年征战,只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0字概括,笔力非同寻常!如果详叙十年战争经过,这首民歌就不能流传至今。而《守护圣火》文尾也只用“十二天青春律动,十二天激情燃烧”这句话就将举世瞩目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给总结完毕,笔墨侧重则是深圳特警护卫大运圣火的主线条故事。在此过程中,他们“身处恶劣的环境,经历了诸多的矛盾、万般的委屈,甚至忍受着丧子之痛。”

  此作与穆玉敏的长篇报告文学《奥运保卫》的主题相近,皆系主旋律之作,都真诚地为人民警察鼓与呼,展示其青春亮丽的风采,记录其不为人知的艰辛,颂扬其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敬业爱岗意识,彰显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带给读者的是信心、力量和鼓舞。在这个功利走俏、拜金流行、人心浮躁的当下,《守护圣火》不是对公众聚焦事件的简单临摹,而是精心打造精神上的英雄,实属不易。赵建水用感人的故事、鲜活的细节塑造了一批大运圣火的护卫者。这些时代骄子排除万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圣火护卫之中,视圣火如生命,甚至重于生命。其超常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彪炳史册,其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让读者动容,其执著信念在如今信仰迷茫的天空下熠熠生辉。

  赵建水为广大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龙活虎的特警图,写出他们的内心流变,道出他们在不同环境的所思所想。这批特警各具特色,如“三驾马车”中的每个都可堪称“这一个”,他们有激情,有梦想,当然也有苦恼,诸如“忠孝两难全”之类的困惑。

  此部“非虚构”文本主要以“我”为叙述者的限制视角,强化了叙述的主观性和情感性。作者所叙述的内容是同时代 没有言说过的,带有自己的独立观察和思考,人文情怀镶嵌其间。整部报告文学从总体论的角度讲故事,注重整一性。如4月20日上午深圳特警从“山门”出征,前往北京迎接圣火,然后又回到“山门”。几进几出,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寓意尽在其中。初次出“山门”的深圳特警,作者把他们比作羽翼不甚丰满的雏鹰。经过在外面的一番刻苦学习、演练,回到“山门”的他们已能担起护卫圣火之重任,且能独挡一面。每次出“山门”,护卫要求一次比一次高,特警压力也愈来愈大,精神越发高度紧张。但是,每次面对高端挑战,特警们并没有害怕、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用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每次回“山门”,除了收获疲倦,更多的是亲身体验的独到经验。因此,该文本不是一幅景观化描写的浮世图,而是满含赵建水情感体验的泣血之作,是通过其自我表达去追求真实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写作。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加之受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工业也成了气候,图像打压文字,以电影为代表的现代机械复制艺术一味地扼杀国人的想像力,使人们放弃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可是,赵建水的《守护圣火》继承了传统文学的优点,拒绝复制,保持鲜明的艺术特色,用大量的细节刻画人,打动人。单以“练习微笑”为例,即可证明系作者原创,这还是我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读着反复练习微笑的文字,看着“队员们嘴衔筷子练仪态”的图片,会心笑过之后,则陷入了沉思。这一章节不是噱头,也不是生平事迹介绍,它是智慧式的写作,是对深圳特警责任感、使命感深层次地礼赞。

  深圳市公安局每年都举办一次警察开放日,就是为了提升深圳警察亲民、为民、爱民的形象。按理说,深圳警察形象是不错的了。追求完美的深圳特警为了在世人面前树立国家形象,便自我加压,加大礼仪训练力度。为了练好表情仪态,“两人一组面对面互相纠正”,“另外就是对照镜子自我练习”。特别是培养“笑面圣手”这一关,训练难度非同一般,“挺胸而上”这个动作也让我刻骨铭心。此动作粗中有细,要练到位,须有勇有谋,还要掌握好分寸。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如何在不失体面礼仪的前提下,通过微笑执法和柔中带刚的绝技,低调处理突发事件,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有待战前演练。在这一部分,作者不惜笔力,真正做到了详略得当。对“手搏”之技还考证了其历史渊源,无形之中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大大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如果说进出“山门”、“练习微笑”、“挺胸而上”记述的是动态场景,几个静态特写同样也制造了震颤的效果,譬如“施志刚捏捏‘义哥’的手,感到白茧硬硬的,水泡鼓鼓的……”,那是“点火收火连烤带烧弄的。”还有“半边眉毛”、“卢照海的烟头”等等。这些特写镜头与动态场景相得益彰,共同凸显了深圳特警争创一流的警察精神。

  本文主旨并不是深入开掘《守护圣火》精神意蕴,只是探寻其之所以耐读的原因,也就是重在发掘其文学性。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工业的繁荣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那么,在浩如烟海的字堆中要寻出几本有特色的文本怕是要费些功夫。当我细读完《守护圣火》之后,我被感动了,一点也不觉得浪费时间。回望整个文本,发现了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以上文字便是明证。我个人认为,《守护圣火》是赵建水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系率性而作。其可贵之处是“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他绝不是在浮泛的呐喊,即没有用像“我是警察,我是党员”之类的富于政治色彩的话语填塞文本。简言之,作者把意识形态隐藏在字里行间,对主流意识的宣传是不动声色的。

  行武出身的赵建水转业任特警,刚强、勇武、严肃便是我想像中的形象,可他笔下不乏幽默风趣之语,且看《守护圣火》中的一段:“训练手段要增加‘技术’含量,改用电风扇之类的装备给场上队员施加更大的影响力。这一点,虽然与当前国际社会倡导的‘节能减排’的宗旨不太一致,但是,以圣火的名义来实施,不易引起绿色环保人士的抗议和反对。”当然,一些新鲜活泼的语言也能产生陌生化效果,增加文学性,如东北方言“得劲”、口语“发毛”等等。

  实事求是地说,《守护圣火》文学性还有待加强。赵建水还没有达到用一流的表达来展现深圳特警一流业绩的水平。但我相信,他能,一定能!因为他有艺术潜质,有激情。在《守护圣火》付梓之前,他的大部头报告文学《铁骨柔情祭川西》(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已问世,并获金盾文学奖。

附赵建水小传:赵建水,1965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县,1982年10月入伍,曾在原昆明军区、广州军区和驻香港部队服役,2005年转业从警。现任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综合处副主任、指挥部门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亲历“5.12”汶川抗震救灾、2008年赴京奥运安保、“7.5”援疆维稳等重大历史事件,多次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

  赵建水系深圳市 协会、广东省 协会会员。全国公安特警援疆维稳纪实片《天山作证》撰稿人,长篇诗作《咱特警的手》荣获公安部征文一等奖。2009年9月,长篇报告文学《铁骨柔情祭川西》荣获公安部第十届全国公安系统“金盾文学奖”;新年伊始,以深圳大运安保为主题的长篇报告文学《守护圣火》出版,好评如潮。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奥达的马队:悲欢际遇

      作者:阿来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