夤夜难眠,晓行文字间,有幸一亲梁衡先生笔墨。先生乃余之乡贤,夙负文名。此札系梁公为季老自选集之题跋,文风朴隽,殊耐涵咏。 季老学识丰赡,年高德劭。为其题跋,惟德艺双馨者始可文质兼美。梁衡先生足当此任矣。先生云季老之可敬者三:一曰严谨——“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季老语);二曰朴实——水深愈静,绝无一丝卖弄;三曰骨气——季老最敬重者,梁漱冥、彭德怀也。 闻先生语,味季老言,兀自愧恧。学而不精,忧心如焚;常怀躁意,有失朴拙;尚余耿介貌似骨气——然几陷迂腐之淖,悲矣夫!尝闻文人多自负、好相轻,季老巍巍,梁公汤汤,欲轻慢者,浑似跳梁。梁公之敬季老,犹余之仰先贤。读梁文,沐季风,夙兴夜寐,诚惶诚恐。 霍山之下有泉焉,其水甘冽,酝才人妙文;齐鲁儒乡有地临清,芦苇笔,湖荡情,皓月润华夏泱泱。赵生长沃地,物华天宝,古谓晋都;寒士生蓬门,皓首穷经,倾心诗书。秋水望洋,庄子云,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诗经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语也,于我心有戚戚焉。 沃地寒士己丑年惊蛰次日拜书于晋南之豆木轩
附:《季羡林自选集》跋(梁衡) 季羡林先生是我尊敬的国学大师,但他的贡献和意义又远在其学问之上。我尝问先生:“你所治之学,如吐火罗文,如大印度佛教,于今天何用?”他肃然答道:“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严谨的治学态度发人深省。此其一令人尊敬。先生学问虽专、虽深,然文风晓畅朴实,散文犹美。就是有关佛学、中外文化交流、甚至如《糖史》这些很专的学术论著也深入浅出,条分析缕。虽学富五车,却水深愈静,绝无一丝卖弄。此其二令人尊敬。先生以教授身份居校园凡六十年,然放眼天下,心忧国事。常忆季荷池畔红砖小楼,拜访时,品评人事,说到动人处,竟眼含热泪。我曾问之,最佩服者何人。答曰:“梁漱冥”。又问再有何人。答曰:“彭德怀。”问其因,只为他们有骨气。联系“文革”中,先生身陷牛棚,宁折不屈,士身不可辱,公心忧天下。此其三令人尊敬。 先生学问之衣钵,自有专业人士接而传之。然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则应为学术界、全社会、犹其是青少年所学、所重。而这一切又都体现在先生的文章著作中。于是遂建议于先生全部著作中,选易普及之篇,面对一般读者,编一季文普及读本。适有北京磨铁文化公司、华艺出版社出资玉成,于是有此选本问世,庶可体现初衷。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
协会全委会委员。 作品有: 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步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觅渡》、《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红色经典》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