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是无数旅行者心目中的一方圣土,也是一个禁区。关于极地的冒险文字,常因人类的倔强而十分自信,又感知人类的渺小而有着少许的失落。也许关于极地的旅行,从来就不是简单的旅行,而是人事与沉思杂糅的世界。 《白色记忆》作为一本极地旅行作品,以“人事”的成分为基础,介绍了极地考察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揭示了南北两极的科学和人文价值,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梦化般的极地世界。该书的作者是中国青年报特派记者,参加了中国第7次、第14次南极考察及国家组织的首次北极考察,但是他的“白色记忆”,绝非考察生活的直接再现,而是作者再创造出了一个人事与沉思杂糅的世界。“人事”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报刊方针、记者身份、家庭生活的体认,沉思则是作者对人类世界和个人生活的重新思考。作者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用沉思的方式解决人事的矛盾,又以人事让思考沉淀在当下,展现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作者的文字是平实的,毫无刻意夸饰之处,往往寥寥几句就让人如闻如见。而比人事、风光更动人的,是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于人类世界的沉思。采访中,作者提到他在南极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反思着自己的生活和这个世界,那自得其乐、憨态可人的企鹅,那冰雕玉凿神奇的大陆都给他很多的遐思。他甚至说:“地球上如果没有人,最好。”他如此神往于极地世界,但他又不断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将永远不再到南极。”他说这是一个悖论:没有到过南极的,向往那里的神秘,想到南极;越是到过南极的,越知道南极对于地球的重要和神圣不可触犯,越不愿到南极。 书中,作者虽然常常强调自己的记者身份,但他到南极采访,身份就是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在特定场合,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没有最后界限。他不再用社会价值来判断,而是以个人的体验对极地的美进行沉思。于是,《白色记忆》中所引述诸般生活场景描写,上升到了生命层面去理解,也具有了美的思考价值。首先,他将人类原始生命力的活力美投入到狂虐的大自然中。这是生命自然而充满健康的美,这也是所有自然文学的根基,这种美比起城市生活培养起来的羸弱的人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他力图通过这些考察人员原始而朴素的暴力生活哲学颠覆城市生活的生存假象。其次,作者将基地的美赋予人类对于美的价值取向。书中作者写了很多个人对美的欲念,然而这些原始的欲望却又蕴含着审美主体的消失。 《白色记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圣而美好的极地世界,同时作者也以一个沉思者的智慧保持对现实的清醒。那是一种面对特殊的场域,透过表层的生活,体验到的一份生命的庄严。也正因为这份沉甸甸的思考,所以在《白色记忆》中,我们感觉到的不是尖锐的批判和讽刺,而是隐隐的忧虑和希望。 《白色记忆》,张岳庚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5月,定价:49.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