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熔炉》之后,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这个世界改变。而事实上,仅仅做到保持初心,不被周遭人改变都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小说《米德尔马契》就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勇气、对抗、追求的浮生画卷,而被弗吉尼亚 ? 伍尔夫赞美为是一部成人而著的稀缺伟作。 这本小说的开篇并未介绍书中任何人物,而是以 16 世纪西班牙伟大的宗教改革者圣女大德兰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出了人心抗衡外界约束的核心主题。该部小说里的诸多人物都具有圣女大德兰般的灵魂,但是极少数有能力战胜恶劣的生活环境。 小说的背景是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乡村——“米德尔马契”,那是一个严重缺乏精神成长空间的年代,年轻女士尤其受限。小说的女主人公多萝西娅 ? 布鲁克是一位具有激情的理想主义者,追求有意义、有影响力的生活。因此,当大家都期待她与帅气、温和的詹姆斯爵士结婚的时候,我们的女主人公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选择了她眼中朴素的、受人尊重的、博学的智者——爱德华?卡索朋牧师。对她而言,协助卡索朋牧师参与理智方面的工作将是一种荣誉。 但是,结婚不久多萝西娅却发现了卡索朋牧师的另外一面:病弱的、狭隘的、缺乏情感的,她的生活陷入了孤独和黑暗。然而,作为一位既拥有“精神想象力”去构想自己的生活方式,又拥有“精神勇气”去付诸行动的人,多萝西娅并没有放弃自己对于人生的追求。在得到第二次机会的时候,她选择了一位具有理想、但是不具有任何社会地位的改革者——卡索朋牧师的侄子。这次的决定比第一次具有更大的风险,也招致了更大的家庭阻力。最终,为了获得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多萝西娅放弃了自己的财产,移居到了城市。 然而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却没有多萝西娅这样的勇气,利德盖特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天才型医生,他立志在科学界闯出一番天地,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最后不得善终。利德盖特是一位大众眼里的成功人士,但是在他自己心里,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拥有“精神想象力”,但不具备勇气克服对舒适生活和外界认可的依赖性。 乔治 ? 艾略特充分利用了她所熟悉的主题构筑成这部巨作 :自我与社会、选择与后果、懦弱与勇气以及传统与反叛。相较于该书的女主人公,更具有精神想象力和勇气的人物是作者本人,小说之外的现实经历更加精彩—— 艾略特生长的地方如同她书中描绘的小乡村,严重缺乏精神生活。虽然她本人并没有书中女主人公的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她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并不逊色于女主人公。她大量阅读,广交朋友,独立思考。当她宣布放弃信仰的时候,她的父亲威胁将她驱逐出家门,但她并未妥协。之后她移居伦敦,浸泡于文学生活,勇敢地以平等的身份在男士圈中交际,这对当时的单身女性来讲几乎闻所未闻。 乔治 ? 艾略特并未止步于此,她继而做了一件更加出格的事情:跟已婚男士有染,并且毫不掩饰、正大光明,她坚持称呼情人为先生,甚至借用他的姓氏。她坚信爱情远比婚姻的法律契约更重要。像书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艾略特也为自己的坚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仅被大家避而远之,而且连她极其崇拜的哥哥也拒绝与其来往。 但是她已经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艾略特并不为此向任何人道歉。她的不屈不挠,她的意志力和写作天赋,在《米德尔马契》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很快就被大家认可,成为英文文学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因而这个世界也被迫接受了乔治 ?艾略特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艾略特毕竟为此付出了 25 年的代价,而且谁都不能保证最后的结果。 艾略特曾经就《米德尔马契》发表评论:“我们这一群微不足道的百姓,用我们每日的言行吞没了像女主人公多萝西娅那样自由奔放的灵魂”。执着勇敢如多萝西娅,如艾略特者,她们未曾向世界屈服,反而用自己的行动让这个世界发生着我们不易察觉的变化,但是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千千万万个渺小的“多萝西娅”,他们的意志可能被人言的洪流冲垮,从此成为随波逐流的一员。 每个人也许都会有一个瞬间忍不住想:是否我们无法克服对周遭世界的依赖,更缺乏摆脱束缚的勇气和力量?是否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之间被外界的环境浸染,扮演起了编织巨网的角色——束缚着他人,也束缚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