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出来文章或方案,但又不得不在第二天提交时,你通常会怎么做呢? 我通常会放下书,关掉电脑,到处走走。或是在广场上漫不经心的打望;或是去树木繁多的居民区猜每一户人家的故事;或是沿着环形公路一直一直往前走;又或是在安静的咖啡厅水吧点一杯柠檬水放空自己。好在,每一次这样折腾回来,总是可以轻松的搞定文章。然后明白,那个叫灵感的小精灵,真得是很淘气,总在我们猜不透的时刻突然出现,而不是嘴里念叨着写不出来时。 虽然知道通过上面的方式可以激发灵感,但一直不懂为何会这样。在翻了松浦弥太郎的新书《思考的要诀:松浦弥太郎的幸福工作术》之后,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松浦弥太郎在灵感枯竭时,一般会选择出去走走。他认为,走路和与人讲话一样,都可以活跃思维。但他所指出的走路不包含跑步这种方式,跑步对身体来说负荷相当大,常常反而会让我们的头脑被“痛苦”的意识所摆布,而无法从容进行思考。步行就不一样了,它同呼吸一样,是一种就算无意识也能进行的行为。他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放空大脑的方式。 在行走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闪现出一些杂乱无序的“想法”,它们看似和自己手上的文章或方案无关,甚至简直是无用的,但请千万不要任由这些珍贵的灵感一闪而过。你可以把它们记录在口袋里的小笔记本上,手机里的备忘录上,或是实在不想手写,按成录音存下来。哪怕记录下来的是不成句子的,不通顺的,甚至有点小神经的,都没有关系。因为你会发现,随着步行的过程,思绪也会渐渐向其他方向扩散,回去整理后,这些零散的字、词、句子往往就是组成一篇文章,一个方案的重要素材。这些都是我个人一直以来的亲身体会。 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这也正是松浦弥太郎所言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与社会的联结”,“认真观察,并置身其中去体验,将之当成自己的事,实际去感受,才是冲破思路淤塞的秘诀,更是为了发现下一个创意而进行的信息搜集”。所以,当我们感觉灵感枯竭时,不妨多出去走走,把自己置身于更大的环境中,让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产生更多的联结,亲自去触摸,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