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人与经济》:如何看待转型期的中国经济?

时间:2015-07-20 11:02 来源: 作者:店长K 点击: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就经历着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在摸索着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其实所谓的“政府”和“市场”就是政治与经济体制的互相博弈,如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困局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与经济体制改革并行,两者的非统一在对

汪丁丁老师的这本《人与经济》与时下讨论中国经济现状的书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这本书切实把握了中国“特色”经济的脉络,不照本宣科,也不一味套用西方国家的经验模式,而是指出这两者导致的观念误区,并探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中经济发展的动因。

书中前四章从政府对物价的宏观调控、劳工市场及其合同法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以及社会大众的认知水平来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即中国还未发展出匹配转型期的制度和经济学理论共识,在这个市场经济发展初期,远未臻至成熟的阶段,相应政治经济政策的缺乏会导致经济发展的放缓。最后一章中,汪老师就市场竞争和市场道德发表了他的个人看法。

套用汪老师的一句话,骨子里相信“市场”还是骨子里相信“政府”,这是一块试金石。事实上,这个左右摇摆的问题经常影响着经济的正常发展,当政府推行货币扩张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导致物价通胀,随后又通过行政手段调控物价,在有干预的市场经济下,应该相信市场发挥的作用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呢?政府如何把握这个“度”是非常关键的。

汪老师指出,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是劳动谈判机制和自由舆论机制的长期缺失。中国一向缺乏工会机制,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有效主张自己的利益诉求,这使得中国劳动者,尤其是廉价劳动者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提高自己及下一代的人力资源质量,于是陷入廉价劳动力的恶性循环中。这也正是汪老师所说的,为短期生存做的选择不利于长期发展,但为了存活不得不选择短期做法,长此以往,中国劳动者整体竞争力的下降和劳动资源的耗竭将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新闻媒体在长期以来都是政府的发声筒,网络的出现虽未得以改善这一情况,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民众参与政治、表达自我观点的想法。然而这些有的甚至称得上是蜚短流长的小道消息对人们追求自由和真相起到了妨害的作用,因而确立与政治分离的自由舆论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就经历着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在摸索着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其实所谓的“政府”和“市场”就是政治与经济体制的互相博弈,如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困局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与经济体制改革并行,两者的非统一在对经济发展的恶劣影响早有先例。

自1979年价格改革,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实行了价格双轨制,对部分产品制定垄断性定价和市场定价,这是实现价格模式转换的重要一步,从经济角度来说,对于市场经济的建立起到了积极意义。但这一过渡措施没有相应的政策制度,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丛生。由此可见,若不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必会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愈发需要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改革的双管齐下,才能形成一个健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作者:王逅逅

    它将是一本趣味无比的书,作者以风趣幽默、富有启发性的哲思语言,让美国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中呈现出它最真实的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