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梅勒是伟大的现实主义 ,他的第一部小说《裸者与死者》就以对人性残酷的深度挖掘而一举成名。《鹿苑》以好莱坞人物为对象,将喷射口对准了知识分子,撕开了他们“温文尔雅”的面纱,将人性中狰狞虚伪的一面彻底展现在你的面前。梅勒本人也因这部小说撕开了同类人的底裤而备受同行冷落。时隔五十多年,《鹿苑》在当下以复古穿越甚至向强权致敬的“回避式”文坛里彰显其硬汉本色。读来令人不禁因明了真相而挺直腰杆。人性并不因为知识和权力的增加而有所超拔高,相反,它们有时会成为某些罪恶行径的遮羞布。正如科学的进步并不能带来伦理的提升,这同样是需要警醒的。 《鹿苑》虚构了一座名叫沙漠道尔的靠近好莱坞的小镇,出入这里的大多是好莱坞的名流: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政客、皮条客、漫谈专栏 、广告人、地产商等等。这些人因为各种目的聚集在这里的酒吧里,看似闲谈,实质是各自都怀着隐密的动机,不动声色或竭尽表演。小说的安排饶有趣味,如同杂树生花般异常的繁盛。开篇的六个章节不厌其烦、竭尽详细的写了一个名叫多萝西娅的中年女子异常复杂的情史;皮条客马里恩的隐秘与荒诞的出生史;空军飞行员的罪恶与救赎经历;著名导演、编剧、演员艾特尔的“酒鬼、淫棍、瘾君子甚至是间谍”的天才和魔鬼的结合的若干次婚姻史以及面临被封杀的处境。经过长长的铺垫之后,小说终于进入了高潮部分,也是检验人性的部分,这当然离不开政治与性—— 艾特尔是“有理想”的导演、编剧和演员。面对国安的秘密调查人员他最初采取的是“不合作”的态度,拒绝指认出他们所认为的“颠覆分子”名单。但艾特尔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安人员的威胁,更艰难的是面对“普遍的民意”。艾特尔所在的电影圈子和他的公司老板立刻屏蔽了他,他失业了。在困顿与焦灼中他认识了艾琳娜。这个被另一个制片人包养了三年又像包袱一样被甩掉的酒吧舞女艾琳娜“甜蜜的性”给他带来了温情与活力,但他又时时感到屈辱。考验人性的时刻到了。艾特尔认为自己从这个身份如此低贱的女人身上得到安慰是一种羞耻。他徘徊在抛弃这个女人和继续从她这里得到宽慰之间。终于有一天他战胜了自己的怜悯,成功的赶走了她。他无法忍受她的“浅陋与平庸”。作为他的伴侣,她是不配的。在她委身于皮条客马里恩并被后者逼迫自杀和遭遇车祸之后,艾特尔无法通过内心的审判而与她结了婚,而这终究是虚伪的,因为这并不是出于爱。事实上,在和她结婚之后,艾特尔就开始了心安理得的婚外冒险。比较而言,她的处境更加悲惨了:她的身体得到安置,而灵魂却更加孤独和不自由了。她所要被爱和尊严并没有通过婚姻得到。经过短暂的挣扎,艾特尔对国安人员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一切都按照他们的要求来:不仅指认了“颠覆分子”的名单,还按照要求登报声明自己的合作态度,从而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回到电影圈中来。拍摄出一些或许成功或许平庸的电影。 奇妙的是,小说中人物的关系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比如露露是年轻的艾琳娜,多萝西娅是年老的艾琳娜,她们是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侧面的“共时性”展示。也如同艾特尔是老制片人泰尔斯的过去时,是芒辛的另一个侧面形象。他们在面对这个势利的世界时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投降派”——是每一个人内心的势利构成了这个势利的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罪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份,唯一需要警惕是我们内心的魔鬼。《鹿苑》难得的是将巨大的探照灯射进每一个人的内心,将他们的内心在利益面前的盘算、纠结和挣扎真实的呈现出来。比如制片人芒辛抛弃情人的无情和无奈、皮条客逼迫怂恿艾莉娜自杀的那种绝望与邪恶的交织、迟暮美人多萝西娅对于阿谀和金钱的依赖、年轻的女演员露露在利益和情感面前的种种考量……用不同的人物角色将一个个“坏人”是如何变坏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出来,读来既有畅快淋漓之感,也有毛骨森然的恐惧,但你却无法指责他们。因为他们坏得如此必然,很难说到底是这个社会出了毛病还是人本身出了毛病。到底是社会害了人物还是人物互相伤害,《鹿苑》如同一架食人机器在运转,每个人都身不由己的互相伤害着。小说试图说明:当人内心的怜悯消失的时候,人基本上就成为了一架互相渔利的机器了。很显然,《鹿苑》写的不仅是好莱坞近旁的沙漠道尔,不仅是美国和那个年代,《鹿苑》写的是世界和今天。如果我们看一看周围,看一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景况呢? 套用一句俗话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蛋变老了。书中唯一的清醒者,也是叙述者,空军飞行员用自己的行动和反省的写作给书中带来一抹亮色,让这个世界还不至于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