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在每天与书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与书有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缘。工作之余,一有闲暇的时间和功夫,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坐在书房里,与那些朝夕相伴的书籍,耳鬓厮磨一番。都说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与朋友打交道,自然也就乐趣多多。每天手不释卷,潜心阅读,在享受他人精神劳动的同时,自己也渐渐有了一种精神释放的欲望,于是阅读和写作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也成了我生活的动力支撑。在阅读中芬芳着自己的生命,在写作中释放着精神的享受。作为一个读书的受益者,享受每日有书相伴的精神生活,心灵的幸福真是妙不可言。 童年时代就喜欢读书的我,天资并不算聪颖。生于六零后的我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却有幸比我的同龄人有了一个便利的条件,这便是读书。从机关单位退职回家务农的父亲,带回家一个大大的红木箱,里面装满了父亲在单位的学习用书。虽然大都是一些政治类书籍,但在那个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每天放学回家,帮助家里干完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晚上躺在被窝里读书成了我最美好的享受。父亲的书籍大多是一些五十年代出版的书籍,里面繁体字居多,但凭借勤奋读书的习惯,我居然不用查字典,就根据句意,把这些字认了下来,这对我后来进行传统文化典籍的阅读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当年所读的书籍虽然政治色彩浓厚,但其中为数不多的几本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毛主席诗词对我影响最大。一个人早年的阅读,很容易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且成为对美好事物欣赏的底色,对一生的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正是儿时那种随心所欲,漫无目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随意阅读,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恢复高考以后,我成为我们那个村子里同龄人中第一个通过高考,改变农民身份的人。 此后走进了正规的学校,阅读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天放学后,总会在学校的阅览室,翻阅各种报纸杂志,借阅各种书籍。我把阅读的目光格外倾注于文学方面。就这样通过阅读,在浩瀚的书海中渐渐认识了从中国古代的孔孟,老庄,一直到现代的鲁迅、郭沫若等各位文学前辈和大家。他们一改我记忆中神圣,庄严的形象,像一位位忠厚可信,和蔼可亲的长者,用朴素而又蕴含丰富哲理的文章和诗词歌赋,将富含精神艺术营养的汁液浇灌进我贫瘠的心灵,让辛苦跋涉在文学原野里的我,有了飞翔的欲望和动力。后来带着阅读的习惯,参加了工作,从事了教师职业。有了一定经济能力的我,每月都会从牙缝里挤出一定的钱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于是购书、读书、藏书和写文章成了我多年以来保持的一个习惯。属于自己的书从一开始的几十本,到几百本,再到现如今的上千本,存放书籍的工具也从简易的书架变成了宽大整齐的书橱,存书的地方也由原来卧室和书房共一室,变成了专供藏书和阅读的书房。虽然阅读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日渐增多的书籍还是让书房显得有点拥挤。为此妻子也经常抱怨,嫌家里书籍成灾,并且建议我把早年看过的书籍处理掉一部分。但对于酷爱读书的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位相守多年的朋友,至今一本也没有舍得处理,家里的书籍还在保持一个增长的势头。 如今我一步入书房,面对书柜上那些大大小小、行行色色的书,虽然它们里面的内容大都我早已读过,但依然感到无比的亲切。每一本书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静静立在书架上,静待主人有一天走近它,打开它,与它来一番深情的精神晤对。一本书,就是一片思想的天地。书中的文字不但记录了为文者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凝聚了作者人性和心智的力量,引领阅读者朝着一个个新的精神高地不断地去超越,去攀登。书房于我而言,就是一方修身养性的净土。在这里将窗外的世俗声浪关在门外,一个人,手捧一盏淡茶,于无声处,静静读书,就这样一个个平淡的日子,泛着快乐的精神浪花,从我身边流淌而过。用别人精神劳动的成果,消磨内心的精神孤独,同时也将这份孤独化作精神的思考。一行行简约而灵动的文字象山涧的一泓清纯的溪水从心中流淌而出,流淌成一篇篇文章,去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同时,也让心灵插上思想的翅膀,做一番精神的逍遥游。阅读,吸收精神的营养,涵养高尚的人格;写作,释放精神的能量,分享读书的成果,二者互补,相得益彰。 读书是在吸收文化的营养,并用这种营养来涵养人格与人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迅速转型,中国人读书已经不像我们这一代人及上几代人那样了,越来越多的人带着越来越强烈的功利色彩投入到读书活动中。以中国的孩子为例,他们首先是为应试而读书。现在中国培养的大学生不少,很多人走向社会以后,把注意力更多的转向自己的物质生活。购房,买车,过前卫时尚的现代生活。他们学历虽高,心中却自觉放弃了文化的追求。这一大批高学历,高智商人才对中国现代社会形成的“后发优势”,迟早会变成“后发浮躁”,甚或“后发焦虑”。一批没有担当,只顾及时行乐的高学历社会公民对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呈现出来。在生活中,和自己的一块参加工作的同事中坚持读书的人也早已经凤毛麟角,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自觉保持阅读习惯的更是十分罕见。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谈恋爱,爱读书的文学青年往往是姑娘们炙手可热的首选目标。现如今,没有人再敢谈自己是文学青年或者酷爱读书这一习惯了,如果有人真把这作为炫耀的资本,不把求婚的姑娘们吓倒一片才怪呢?有车有房,有一个体面的职业,父母有稳定丰厚的收入,这才是婚姻的硬指标。面对世俗的声浪,自己自然也不能免俗。虽然收入不高,但工资还算固定,不影响温饱,给自己这份“高贵”的坚持提供着相对可靠物质的保障,让自己在阅读中对现实世界始终葆有一份清醒的认识。 饭香,酒香,不如书香。每天将思想沉入精神的湖底,在有思想深度的阅读中,自觉感受文化的力量,接受精神的洗礼,让浮躁的心灵,拒绝俗世的吸引。今生虽然与丰富的物质生活无缘,但每天与书相伴,内心世界产生的那份简单的精神快乐却是别人无法体验的。一生与书结缘,使平淡的生活变得不再空洞。面对生活中不时出现的各种诱惑,自己能做到宠辱不惊,淡然处之。与书相伴,与书同行,在四壁书架之下坐拥书城,有什么幸福比得了这沁人心脾的书香呢?追求有质量的高尚生活,自觉读书不但是不可或缺的,更是其他任何生活方式无法替代的。面对日趋小众化的阅读形式,我暗自庆幸自己还有这样一份不太合时宜的坚持,让自己心怀一份动人的自负,达观地去应对世俗的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