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评《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个人叙述中的李光耀时代

时间:2014-06-30 10:46来源: 作者:丁程辉 点击:
除了“亚洲四小龙”的名号,新加坡在我脑中能够建构出的关联可能只有李光耀了。记得儿时曾在电视里见过“李光耀”,彼时的状态可能正像《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书的封面上抱膝而坐的小女孩。区别是,电视里的李光耀正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自

谈李光耀,论新加坡是我能力之外的事情。不过,在看完《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之后发觉仍是有话要说。拿到这本书前不久在网络上听了陈丹青在新加坡的一个演讲,题名为《母语与母国》。这算是在关心李光耀和新加坡之前的一个引子。之所以说是关心,乃是初涉异国想象的关系。从少时至如今,关于新加坡唯一的印象还是小学时老师口中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除了“亚洲四小龙”的名号,新加坡在我脑中能够建构出的关联可能只有李光耀了。记得儿时曾在电视里见过“李光耀”,彼时的状态可能正像《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书的封面上抱膝而坐的小女孩。区别是,电视里的李光耀正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自不必说,然而十多年过去,除却他的面容和电视节目对他所冠的“新加坡国父”之外,就别无记忆了。

大学时代曾听人讨论过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这可能也是李光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影响的缩影。从另外一方面说,他国人士对于“新加坡”的异国想象也包含着对李光耀施政政策的某种批评。其实,这是不必讳言的。对国际时事稍有了解的人都可以知道,媒体、学界、政界等各个领域人士对李光耀的评价从来都是褒贬不一。

那么,今天我们如何来评价李光耀,评价新加坡模式?——这恐怕不是一般人愿做、能做的。从我们这些非新加坡人来说,理性理解和评价似乎也是无根无基。毕竟,经历并且感受李光耀时代的并非我们,而是那些伴随“李光耀时代”成长起来的人。这样说来,可能大家也就明白《成长在李光耀时代》的意义了。

这意义具体地说就是《成长在李光耀时代》通过“个人叙述”的方式记录了“李光耀时代”的历史。这历史不是教科书上写就的抹灭“人”的死板冰冷的记录,而是力求通过“个人”的具体可感甚至带有偏见的视角去重新发现历史中存活的一个个生命轨迹。当李光耀时代中如作者李慧敏一般的生命一个个鲜活起来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回到原初的新加坡,真正理解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给普通新加坡人带来的影响。

正如中国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表述的“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为评价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点。我们了解、理解以至思考他国的状况乃是为了学习提升自我。对于中国的为政者来说,《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也别具价值。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李慧敏在这本书谈到的内容吧:“华语、英语双语的语言运动”、“教育”、“住房”“媒体”、“言论”、“宗教”……而就我个人的感受和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似乎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而对于中国的普通读者来说,我想其意义还不仅仅在于去了解新加坡的“李光耀时代”或者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我们应当注意到,这是一个叫“李慧敏”的新加坡人写就的一本书,尽管个人叙述无法直接参与历史的建构,不过请相信,历史是由“人”叙述的,具体而微的表达以及记录或许就影响了未来历史的走向。——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新加坡人”李慧敏写了这样的一个“新加坡故事”,我们普通的中国人心里难道就没有自己的“中国故事”?

我想,肯定不是如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苏紫紫日记:90后不懈追求梦想

作者:苏紫紫

这本日记体读本真实记录了苏紫紫从16岁到现在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忠实体现了一个16岁的青葱少女一步一步慢慢成长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