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心居士置身长安,任嚷闹喧嚣,对市井繁华,却游走在漫无边际的禅境里,于肃寂中承受灵光泽被,心中向往着那尊青莲。
为了求得灵魂的安然,他不得不直面忍受尘世纷扰、冷然沉对环境嘈杂,于纠结中观察,在困惑中判断,寻觅已然远去的理想圣境。思绪飘至海天佛国,扪心自问,从而产生有所作为的动力,自觉把历史传承和目之所见的情景相较并论,把世象反差引发的切身感受连通时空两端。于“盛世乱相”和“莲华妙境”之间往复观照,以意根之动,汲一念所得,将心之所及婆娑世界中的种种因缘,付诸柔毫,说与世人。
其禅意散文的总体意象,倾注了自身对中国本土佛教的认知体验,显示出作者主观思索、突破此世与彼岸之间二元对立的观念阈隔。心态包容、思域畅达,不仅表达真实与虚幻的几番境相,且把此时此刻的一度闪念,在古往今来、纵横交织中铺展复现。通过体会先贤高僧修行参悟、追随大德法师弘法利生大愿,苦心孤诣,论是言非,涉故及物,付之阙如,将佛家修“五根”“五力”、得“七菩提分”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并在不断的内省求变中提升主体修为,达致精神的自我成全。
印心居士挚爱中华传统文化,客居长安数年来,大多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工作。他珍惜提高学问、增长见识的机会,主动到儒、释、道中求索,流连元典,转益多师;积极在天、地、人中穿行,磨炼心性,竿头日进。尤为可贵的是,事务劳顿、几无闲暇,他却能游心于琐事之外,近乎完成日课般的笔墨耕耘,持之以恒,把读书感悟、静思所得用文字一一疏理、记录,与人广为分享。经年台阶递进,壮岁蒙养俱增。他将这些内心流出的思维智光,分门别类,上传以“素心无尘”为名的博客,期望同道感应。
我是通过他的微博平台,在网上看到了这些充满禅意的系列文章,言之有味,论之有据,轻松风趣,如若故知。
首先,立意高致,视象开阔。优秀的作品要求作者人品高尚,思致升华;博览群书,蓄备深厚。素处以默,才能妙机其微。具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的胸襟,求思愈甚,虑后方得。反映作者登高而眺、所望者远的见识。印心居士才情敏捷,大到文章选题,小到情境举例,兴味盎然,人物鲜活。令人舒心遐想,温故如新。并将对未来的祈愿,融入禅意人生的旨归,同时反映出佛家平等、博爱、大无畏的精神性主题。
其次,朴素自然,气韵连贯。章法形散神聚,行文平中见奇,起头收尾不动声色,水到渠成。一文一议,按题分卷,均能起承有序、开合互致。布局收放自如,张弛游刃有余。不少散文逸闻趣事信手拈来,谈笑间尽说“贪”“嗔”“痴”,幽默中试问“舍”与“得”。催生对当下存在的追思、对佛家般若的感悟。有的回顾历史事件,遴选旧事重叙;有的侧重说禅说偈说风景,念佛念道念自然。以期息得心缘,识得本心。
第三,文风清新,句式灵动。结体架构精悍,尺度把握贴切。取材言微意深,故事引人。举证能深入浅出,分析则旁征博引。机锋在天然间绽放,游思于静默中变幻。素简淡然如《自伞自度》,饱含哲理如《终南捷径》,沉稳明快如《禅解不二》,个中意象,时而如佛家弟子笑而不语,时而若沙场斗士犀目相向,境相颇深,读之宛然。
印心居士践行“默默者存”之道,深谙“功不唐捐”缄言。自观自在,守本真心。一部文集凝聚半世心语,印证几度机缘。风清云淡,人在途中,天涯咫尺,素位而行……
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净土非遥,灵山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