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是个大师辈出、风云人物争相登场的时代。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追忆,也有很多令人敬仰的人物瞻仰,更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让人唏嘘。民国大师们的爱情,也是平常的男欢女爱,因为跟大师们有关,所以就显得不一样。人们关注他们,留意他们,争论他们,赞扬他们,或者鄙视他们。
陆小曼,是后人眼中的交际名媛,也是因为跟徐志摩沾上了关系,所以更加瞩目。很多年来,针对她的看法基本上都会与徐志摩的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人说她浪荡,作为交际花身份抛头露面;有人说她任性肆意,花钱如流水逼迫徐志摩疲于拼命,是导致徐志摩死的直接诱因;有人说她骄纵狂妄,无才无德,只是游刃于男性世界里的浮萍,拖累了徐志摩;也有人说,她是“小三”,没有她的介入,徐志摩不会跟张幼仪离婚,没有她,徐志摩更不会早逝……
从陆小曼降临这个世界开始,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一个世纪过去,不管是当初的岁月,还是如今的社会,依然对陆小曼这个人争议纷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维不断地变换,对陆小曼依然在不理解之中,但是也对她以往的一些行为,或多或少的有了不同的看法。
对陆小曼的评价,作为与她当时代的人、身边的人最具有说服力。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王映霞说:她确实是一代佳人,我对她的印象,可以用“娇小玲珑”四个字概括。
当然,也有不看好的评价。首先在于徐志摩父母上,老人并不看好二人的婚姻,因为他们对陆小曼有着太多的偏见,认为一个女人,抛头露面,出没剧场舞会,有失体统。另外作为一个离婚的女人,也与徐志摩的才情和身份不太般配。其次是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对二人的脾气秉性多有了解,于是才有了婚礼当天,作为证婚人的他,说出了惊人的告诫证婚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陆小曼的一生,也许在有徐志摩的这段时期是最幸福的,她爱过,争取过,努力过,也确实得到过。徐志摩的婚后生活幸福与否,外人看到的,都是表象。人们说陆小曼不奢华的话,徐志摩就不至于为了生活费疲于奔命,让诗人缺少了创作的灵感。尤其是北京上海的两地奔波,才有了徐志摩丧命的诱因。人们都认为徐志摩是“我们”的志摩,“我们”的诗人,而陆小曼不能夺走。
前期的不被认同,到徐志摩死后又与翁瑞午在一起,一下子打破了人们心目中的诗人家属应该有的崇高,有损于志摩的诗情画意,不忠贞。这就是外人对陆小曼的诋毁中深层次的那种期望的破灭,从而导致人们对陆小曼越来越多的不满。
这一切都是陆小曼的错吗?用一句话是不能说清楚的,但是不能把错误都归于陆小曼一个人。徐志摩为什么选择了她?为什么为了她四处奔波?看过两人的通信,在四处奔波中,依然有着情意绵绵的撒娇、宠爱,这谁又能说诗人不正是心甘情愿的呢?
陆小曼和徐志摩没有子女,所以在徐志摩死后,她成了一个飘零的人。她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好在还有翁瑞午的帮助,还有自己书画的天赋,还有为了记念徐志摩,为其整理志摩文集,抛弃一切奢华生活和喧嚣,重新收集整理文稿的念头。
一个不被理解的陆小曼,默默的承受着一切,因为她的努力,所以才有了《徐志摩文集》的出版,才有了上海女画家的称号。
人们说她一生半累。敢问,一个柔弱佳人,哪堪一生半累?如果志摩还在,看到这一切,不知会做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