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儿尼亚》书评:城市里的游魂
时间:2013-06-23 22:19来源: 作者:莫多伦 点击:
次
有道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个幽灵,焦虑的幽灵,占据了当下中国人的内心,挥之不去。小说儿《三里屯儿尼亚》的可读之处就在于透过令人目眩的都市霓裳羽衣,捕捉到了这种无处不在的煎熬心灵的焦虑,并深入剖析,试图探究造成全民焦灼的原因:社会变革带
有道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个幽灵,焦虑的幽灵,占据了当下中国人的内心,挥之不去。小说儿《三里屯儿尼亚》的可读之处就在于透过令人目眩的都市霓裳羽衣,捕捉到了这种无处不在的煎熬心灵的焦虑,并深入剖析,试图探究造成全民焦灼的原因:社会变革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随着通过说教强行灌输的意识形态在市场经济中逐渐消融,拜金主义先潜滋暗长,继而大行其道,终成所向披靡之势。子不语怪力乱神。国人心目中的宗教意识本就稀薄,加上数十年唯物主义教育的摧枯拉朽,更是所剩无几。动荡浩劫和改弦更张之后,领袖的光环不可避免趋于黯淡,政府貌似无所不能的高大全形象也早已堕入红尘。当此际,似乎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更值得向往、值得追求、值得拥有的了。享受美酒佳肴香车豪宅的生活,何其销魂!
然而正如理查德•尼克松所说:“财富可以使生活容易些,但未必能使生活更美好。”三里屯儿的酒吧、食肆、影院、专卖店固然溢彩流光,流连其中的红男绿女却各有各的烦心事。喧哗与光芒,看似铺张华贵甚至咄咄逼人,其实只是重重铠甲、件件行头、层层粉饰,藏匿包装其中的空虚、无奈、彷徨甚至绝望,流溢在眼神之中,飘洒在酒杯之外,渗透在强颜欢笑里,爆发在血脉贲张处。小说儿片幅有限,人物不多,倒也囊括了小资大款、穷屌丝和富二代。作者没有罗列堆砌脸谱儿化的词语迎合所谓新潮儿,而是以扎实的描写展现鲜活的场景,解析各色人等在生活重压下的心理活动,逼真刻画京城一隅的点滴动态,表现跌宕起伏的都市缩影。准确入微的生活记录,直抒胸臆的心绪表达,不难引发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共鸣,带来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作者从人到中年的主人公突然失业下笔,通过三五知己间的觥筹交错展开情节,描画人物,最终以一段忘年恋为结尾,透视世情人心。既避免才子佳人的窠臼,也缺乏男欢女爱的艳情,更没有陡然而富的暴发,似乎并不讨巧。但稍一捧读,却不由得被浓厚的生活氛围和流畅的京味语言所吸引,欲罢不能。美中不足之处,似乎是情节刚刚充分展开就猝然收笔,故事似乎尚未完成。或许作者尚有续篇?不得而知。尽管如此,对于喜欢冷静思考的读者来说,本书算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享受:既有五分熟牛排的鲜嫩多汁,亦不乏天福号酱肘子的滑而不腻,外加烤鸭皮的酥脆可口。三里屯儿作为地名儿,乡土气十足。作者平添“尼亚”后缀,想必是强调六十年代兴建的使馆区带来的西方影响。小说的语言如同这个标题一样,试图把书卷气的措辞与时兴的俚语结合起来,倒还不至于显得矫情。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