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书评:共走一程,然后留下爱

时间:2013-05-15 16:54 来源: 作者:花衣云影 点击:
这本书的目录,我浏览了一下,“爱”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我猜想,这难道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感到自己“缺爱”的缘故?但我也莫名其妙地认为,这在一开始会是一个悲剧,但到后来就会变成一个喜剧。我很难表述清楚,只是隐约感觉到了而已。我总觉得,生命它应该是这

  我是个孤单地度过了大部分年轻时光的人。所以有一种心理的投射,希望别人的青春不要像我有太大的孤单感,因为太孤单的青春会任由一种“熵”的坍塌方式剿杀一个人的灵魂。年轻和单纯没有必然联系,如果灵魂弱下去了,那么别的东西就会乱七八糟地生长起来,要费很大劲才能薅锄它们、以免跟灵魂争夺养分。虽然网络上的人和我隔山隔水,但这个世界的很多运行是以蝴蝶效应的方式展开的。冥冥之中就会影响了这世上的空气和水,塑造了整个气场,最终还会回到我自己。所以多积德、少造业,多说有营养的话,少说没营养的话,于人于己,都是善举。

  一方面,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心智不成熟的人,包括我自己,充其量,只能算努力要走上心智成熟这条路,我们都是同路的旅人。我无法、也无资格去对别人“负责”,我充其量只能对自己负责,再狭窄一点,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中伤别人、不误伤别人,也不纵容自己的坏脾气,仅此而已。但另一方面,世界这么大,我能和别人偶遇、共走一程,哪怕是我不认识的人,哪怕是自说自话,也要说点靠谱的,我的一个微博只有十几个关注者,我在上面肆无忌惮地转发新闻,突然跳出来一个@提示:不要刷那么快呀!我都看不及了!才知道,即使是简单刷刷屏,也要考虑对别人的眼球负责的。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里有人摘录了里尔克的《秋日》,是从我的文章里摘出来的,我很开心。我写那篇日志,的确是因为感同身受于里尔克所写下的那种圆熟感。诗人王家新在长诗《瓦雷金诺叙事曲:给帕斯捷尔纳克》中写道:“在风中燃烧的枫叶,人民胃中的黑暗、饥饿,我怎能撇开这一切,去谈论我自己?”——任由谁,都不能越过更大的世界、更显著的真实、去谈论那个微不足道的自己,以及,微不足道的痛苦。

  欺骗不谙世事、心思单纯的人是不道德的,一个肉眼凡胎的人,不能把自己经历过、看见过、体会过的那一点点浅薄的小痛小痒,奉为全世界的真理。

  读过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人会知道,其实沉默也是一种表达。相反,那些总喜欢喋喋不休、好为人师、喜欢以“影响力”自居者,是因为因袭了一个很恶劣的“话语权力”习惯,这种习惯内部的人其实并没有一个多坚韧的自我。很多人明明年轻的时候读过余秋雨、郭敬明、周国平,甚至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却在稍微经历一点世事之后就会特别厌恶这些作者。《读者文摘》、《知音》也曾是很多城乡结合部青年的枕边书,是不少人最早的文学启蒙读物,甚至还能成为习作范文,但现在现在提起来居然就成了笑话。

  为什么“真理”、“导师”、“心灵鸡汤”这种字眼现在都变得令人反感?这世界上有“真理”,“真知”,但它绝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私产和标签、也不是炫智的借口,更不能堕落成一种隐秘的“话语优越感”工具。只有当这种“真理在握”感隐退的时候,真正不受污染的“真理”它才会显现。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讨厌鸡汤文、鸡汤作者?其实并不是这些文、作者本身有多十恶不赦,但他们的为人、为文的风格和做派,以及出版商为了营销这些东西的宣传和叙述策略,往往迎合和夸大了一个人在非常年轻时候的那些无知、狂妄、自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个人是不能永远靠无知、狂妄和自恋活着的。当走过那个人生阶段之后,往往会为那个不成熟的自己而感到某种羞愧,——谁如果试图让你停留在那个阶段里,谁就有意无意谋害了你的年华。所以当一个人一旦开始明白这些的时候,就把所有的憎恨和厌恶都转移到了那个为自己的无知、狂妄、自恋代言的对象上,一起唾弃了。

  如果说文字到底能传达什么重要的东西,那么至少有一个东西值得一直写下去,那就是一个人的感性经验。这是每个人最独特、最珍贵的东西。ta要有意识地维护这种感性经验、让它充分发育。同时,也不让这种感性经验溢出自我的边界、去侵犯别人的精神领域。文字是承担这种感性经验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文字的得失,维系着人从语言层面所获得、所表达的感性经验的得失,而这个得失,的确是“寸心知”的,很微妙,很细腻。这不是“真理”,比“真理”来得混乱,但它是获得真理的必然前提。它不是自上而下地灌输一堆知识,而是以平行和交叉的方式、传达一种柔软的共鸣。就算是“通俗文学作品”,那么它也应该是因为拨动了一个人内心最柔软处的那根心弦,才能称得上是“文学”。

  这种“共鸣”,我希望它会是这样的:

  ——你哭的时候我会陪你流泪,给你一个怀抱和肩膀。但我不会说“你要坚强”这一类的话,我不会给你讲一堆“坚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更不会说“你这个脆弱的笨蛋”去诋毁你痛苦的这个过程。你又不比我笨,怎么会不懂得这些个道理?你流泪是因为你有某种别人无法替你分担的困境,你有一种只有你自己才有资格理解和承担的痛苦。如果我扔出一大堆要你“坚强”的喋喋不休的道理,那么有可能是我从你的情绪当中、感到了自己的无力和无能,从而连带产生了恐惧。或者是我发现自己没有在落入你那种窘迫之中,所以暗自庆幸、甚至暗自高兴。我更不会绝劝诱你沉溺于这种痛苦、放纵自己的绝望,承受更大的伤害——那是更大的不道德。

  ——我哭的时候希望你会陪我流泪,给我一个怀抱和肩膀。但你不要说“你要坚强”这一类的话,你不要给我讲一堆“坚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你更不要说“你这个脆弱的笨蛋”去诋毁我痛苦的这个过程。我又不比你笨,怎么会不懂得这些个道理?我流泪是因为我有某种别人无法替我分担的困境,我有一种只有我自己才有资格理解和承担的痛苦。如果你扔出一大堆要我“坚强”的喋喋不休的道理,那么有可能是你从我的情绪当中、感到了你自己的无力和无能,从而连带产生了恐惧。或者是你发现自己没有在落入我那种窘迫之中,所以暗自庆幸、甚至暗自高兴。你更不必绝劝诱我沉溺于这种痛苦、放纵自己的绝望,承受更大的伤害——那是更大的不道德。

  这本书的目录,我浏览了一下,“爱”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我猜想,这难道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感到自己“缺爱”的缘故?但我也莫名其妙地认为,这在一开始会是一个悲剧,但到后来就会变成一个喜剧。我很难表述清楚,只是隐约感觉到了而已。我总觉得,生命它应该是这样的,生命它就是这样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相约在微博 罗素的幸福之路

    作者:卢一鸣

    本书从六大方面三十二个点,并附以通俗易懂的社会案例,将真正的幸福感受一一道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