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感悟张爱玲的文字:当
遇到作品
时间:2013-02-04 17:03来源: 作者:独步无尘 点击:
次
在《鹿苑长春》里,我们罕见地看到了张爱玲活泼可爱得几近优美抒情的文字,简直像童话一般,特别是对自然动植物的描写,估计她一辈子都没有这么认真而仔细地写过。或许因为这是本关于小孩成长的故事,正如张爱玲译后所说:“有一种书,是我们少年时代爱读的作
很久没写张爱玲了。对于已故
,一切都盖棺论定,最好是继续读她的作品,便是对
的尊敬和怀念了。可是,她创作的作品,各个版本读了N遍,就差没像辜鸿铭读英文报一样,从尾看起倒着读了。再读下去,怕是对作品的一种伤害——太熟了,不免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好吧,那就读她翻译的作品集《老人与海》。
王小波说:想要读好文字就要去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最好的作者,当然包括张爱玲,虽然王小波不承认,说“天知道张爱玲后来写的那叫什么东西。她把自己的病态当作才能了……”
自古文人相轻。可惜我算不上文人,无法揣测文人的居心,应该是对人不对事吧——不管人怎样,遇到其好的作品,一样欣喜。就像张爱玲对海明威。她自己认为生命悲哀,不过是一个苍凉的手势,所以对海明威热衷的战争、捕杀等各种危险性事情完全不感兴趣,甚至对海也毫无好感。另一方面,她是悲观主义者,反而活得长久,宁愿独自萎谢,也断不会像海明威那样开枪自杀。但是,她对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作品之一《老人与海》,却是一见钟情,称之为她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
这本巨著,被海明威手拿板斧,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只剩26531个字,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只写了老人与海,还有一条水底下的鱼。没有男女纷争,没有情感纠葛,没有心理缠绵,照理说,这样的故事不是张爱玲的菜,为什么会让她成为中译本的第一人呢?而且是用她忠实流利的译笔,毫不走样,立即被称许为经典。
关于《老人与海》的故事,应该无人不晓,没必要再说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一个老头子,八十四天没捕到一条鱼——这还不是最长时间,他曾经有八十七天没打到鱼的纪录——好不容易守杆逮鱼钓到了一条大鱼,却遭到群鲨的围攻,最后只捞到一具残骸。真是背到家了!或许,正是这种生命的辛酸,于张爱玲心有戚戚焉,决定用她有着淡淡幽默和浓浓悲哀的笔调,用她即使简单亦迷人的文字翻译出来。
然而张爱玲希望的是,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正能量,增加一些信心。八十几天的寻求也好,三天三夜的搏斗也罢,所有的坚持最终都会有一种结果,这是一种毅力,是一切人类应有的一种风度,一种气概。
所以,最喜欢台湾文案女王李欣频为诚品书店写的一句阅读广告:
“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
张爱玲的这本译著中,还收录了另外两篇译作:《鹿苑长春》和《睡谷的故事》。
在《鹿苑长春》里,我们罕见地看到了张爱玲活泼可爱得几近优美抒情的文字,简直像童话一般,特别是对自然动植物的描写,估计她一辈子都没有这么认真而仔细地写过。或许因为这是本关于小孩成长的故事,正如张爱玲译后所说:“有一种书,是我们少年时代爱读的作品,隔了许多年以后再拿起来看,仍旧很有兴味,而且有些地方从前没有注意到的,后来看到了会引起许多新的感触。”
大部分人的成长都是孤寂的,不喜欢跟大人交流,宁愿与动物为伴。可是,如果这只动物不是普通的小狗小猫,而是一只小鹿,那可就大不一样了。一方面,你盼望着小鹿长大,额头上长出漂亮可爱的鹿角来;另一方面,小鹿长大了是要回到大自然的,而且,它不再乖乖听话,还会搞破坏,把你家田里刚长出来的菜吃个精光,令大人操心烦透了,正如孩子他妈所言:“它就是戴着个皇冠我也不会觉得它漂亮,再长出天使的翅膀也没用。”这样,悲剧是无法避免的,也不可挽回了。其实,小鹿的成长就是小孩的成长。当一个人失去心爱的东西,深受刺激,或许从此就坚强起来,长大成人了。所以,读到最后,当小孩不得不做出选择,杀了小鹿,“他相信他再也不会爱任何东西,无论是男人是女人还是他自己的孩子,像他爱那小旗(鹿)一样。他会寂寞一辈子,但是一个男子汉只能拿它当作他应得的一份哀愁,继续前进。”怅惘之余,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篇作品还算是健康向上的,温馨感人,尤其是浓墨重彩地写到了父爱。对于从小缺少父爱的张爱玲来讲,或许这就是她从小喜欢读这本书,并且把它翻译出来的原因——哪怕是抄写一遍,也当温习而暖心了。
至于《睡谷的故事》,短短的,看了几遍还没看明白,真是不幸被王小波言中了。我只是奇怪张爱玲为什么会翻译这样一个通俗得有点鬼怪的婚姻爱情故事。大概张爱玲又要搬出她小说《多少恨》中的前言来解释:
“我对于通俗小说一直有一种难言的爱好;那些不用多加解释的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如果说是太浅薄,不够深入,那么,浮雕也一样是艺术呀。”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