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官场师生到底是个啥样子-读《仕途·师徒》有感

时间:2012-12-05 19:10来源: 作者:醉清风 点击:
晚清历史上有两个不得不说的人物,这两人关系非常的微妙,他们既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又是同朝大员的身份,而更为让人感到与众不同的是,两人前后成为朝廷倚仗的重臣,每每在大清危难之际都是两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们就是曾国藩和李鸿章。想必这两个人的

  晚清历史上有两个不得不说的人物,这两人关系非常的微妙,他们既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又是同朝大员的身份,而更为让人感到与众不同的是,两人前后成为朝廷倚仗的重臣,每每在大清危难之际都是两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们就是曾国藩和李鸿章。想必这两个人的大名一定为大家所熟悉,但两人之间从师生到同僚再到接班人的关系却并不为大家所熟悉。曾国藩年长李鸿章十二岁,他与李的父亲李文安是同一年的进士。就是靠着这种关系,在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父亲的引荐下,拜曾国藩为师,开始了两人长达近三十年的交往。在投入曾门后,李鸿章很快就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而且曾国藩以得意门生来对待李鸿章,可以说两人的感情非常的浓厚,甚至超过了普通的师生情。而作为一代理学大师的曾国藩对于李鸿章也是谆谆教导,期望李鸿章能有所作为。志大才高的李鸿章在这样的环境里,更加对于像是慈父一样的老师心中存有尊敬和敬佩。
  
  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一下子搅乱了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大清朝,曾国藩作为朝廷官员义无反顾地投入镇压这次农民起义的战争中。而李鸿章也没有置身事外,跟随老师参加了湘军。如果说人生的机遇总是让人猝不及防的话,那机遇绝对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恰恰是这场波澜壮阔的起义,给了师徒二人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曾国藩凭借自己的“兄弟连”——湘军,跻身朝廷重臣的行列。李鸿章在老师的支持下,组建淮军,一跃成为封疆大吏,师生转眼变成了同僚。之后两人成为了晚清的支柱,留名于史。
  
  《仕途•师徒》这本书并没有单单从两个人的经历下手,而是着重以两人之间的角色转换为切入点,从他们从师生到上下级再到继任者的角度,展示了他们之间亦恩亦怨的关系,揭示了官场上一些不得不说的话题。曾国藩、李鸿章在官场上虽然也有起伏,但他们依旧得到了“善终”,这里面的道理不可谓不深。曾国藩、李鸿章能够一路坐到权臣的位置,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够“挺”起来,也就是面对压力能义无反顾地去面对,对待太平天国也罢,对待西方列强也罢,没有这股迎难而上的决心是万不能出人头地的。特别是曾国藩,他一直以来就以“挺”为原则,凡事都不要有意地躲避,只有自己敢于站出来,才能说到是否可以成功。如果连站出来的勇气都没有,哪又谈何成功。
  
  而对于是是非非的官场,他们除了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外,还需要“油滑”的对待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这种“油滑”来自对自己位置的清楚认识,在其位谋其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说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被镇压后,曾国藩、李鸿章都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清政府对于自己手中湘军、淮军的顾忌。虽然心中不舍自己“子弟兵”,但还是裁撤了大部分的军队,从而获取朝廷的放心。如果说江湖身不由己的话,那么在官场上更能用这四个字来代表,很多事情并不是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哪怕是正确的。但如何在不由自主和自强自立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就成为考验一个官员能力的标准。曾国藩和李鸿章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样子,用看似合理的原因来表述自己的不同意见,以不得罪朝廷而又达到个人意愿为目的,而这一切最终决定的还是能力,事情别人就办不了,非要他们才行。有人说地球缺了谁都在转,但那是说地球的,可放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有时候缺了某个人还真不一定行。所以在官场上立身,就不得不自强、自省、自谦、自量,这可能是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吧。不管人们怎么评论曾国藩、李鸿章,说他们好或者说他们差,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这才是关键。那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走进《仕途•师徒》这本书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自控力:开拓出最好的自己

作者:何常明

没有自控力,一切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最有力量的人是那些善于掌控自己的人,缺乏自控力却妄谈成功,就象盲人在谈论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