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告诉我故事的结局——读科马克-麦卡锡《路》
时间:2012-05-14 19:01来源: 作者:董远方 点击:
次
有一天夜里,男人被冻醒了,他立在那里,听周围的世界,孩子睡的规规矩矩的。他再次抬头看桥那边黑暗的天空时,天已飘起了雪。 他在心里说,请不要告诉我故事的结局。 从政要领导到好莱坞编剧,已经有很多人想象过核子战争。这一回,是写了《老无所依》的麦
有一天夜里,男人被冻醒了,他立在那里,听周围的世界,孩子睡的规规矩矩的。他再次抬头看桥那边黑暗的天空时,天已飘起了雪。
他在心里说,请不要告诉我故事的结局。
从政要领导到好莱坞编剧,已经有很多人想象过核子战争。这一回,是写了《老无所依》的麦卡锡。还记得《老无所依》里埃德的无奈,“当人们开始不再喊‘先生’和‘女士’的时候,世界差不多完了。”在《路》里,世界已经完了,核子战争之后整个世界陷入了死寂和恐惧。人们相互杀戮,食人的人躲藏在森林的深处。这个刚开始的故事似乎就已经结束。最初的阅读体验总是让人不断想到黑泽明的《梦》。其中一个梦便是世界末日——焚烧着世界的大火,炼狱里的挣扎,食人魔的狰狞与处境的绝望。这一切以梦的形式出现,消除了时间的线性和叙事的必要。而麦卡锡所作的努力,是在时间被消除之后,世界已经轰毁,叙事应该如何继续下去?一切都依靠“路”。
“路”是一个名词,但是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动词。路的延伸成为一种可能,对于小说中的父子来说,也是唯一的可能。他们走在恐怖孤独而凶险的路上,为着一个虚拟的目标,去南方海边。路上布满了文明的废墟和已死去的残骸,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踏入危险的境地寻找食物,遭遇食人的群落的追逐。麦卡锡似乎并不相信女性,孩子的母亲最先放弃了“路”的可能。她宁可选择死亡。而这一对父子要选择的并不仅仅是生存本身。
恐惧和嫌恶的绝顶并不是死亡,而是死亡与生命的分类被取消。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幸存者吗?如果世界已经被遗弃,每一天都成为谎言,我们如何确定,我们是幸运的呢?即使是到达了海边,海水也不是期望中的蓝色的。到达海边的男孩问他的父亲,我们是什么?我们在干什么?于是二人重新上路,在此之后,路失去了虚拟的目的地,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你必须向前走,你不知道路走下去会有什么”。
在成为死寂的坟墓之后,世界变得非常简单,重新划分为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在文明毁灭之后,是否还能够想象自己成为一个好人?孩子纯洁的天性使他希望帮助别人,“带上他们一起走”。父亲知道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他无法成全孩子的善,即使这或许是整个世界最后的善。父亲所能做的只是,坚守道德底线,不断地告诉孩子,我们是好人,并且要活下去。
在无数个幽暗而冰冷的夜晚,男人都想起上帝。在世界消亡的尽头,男人从未诅咒过上帝。甚至借助上帝,他还能够看到往世的美好温柔。麦卡锡是个悲观主义者,但是他并不归罪于上帝。他的冷峻和暴力全部取自人类,也还原在人类身上,在《路》里,男人与男孩之间的爱是唯一的支撑,没有拯救,没有克服,只有路。走路作为一个行为,成为故事继续下去的动力,也不断延宕着结局,男人的死去和男孩找到了别的好人,都在试着证明,一切都还没有结束。
《路》
作者:[美]科马克•麦卡锡
重庆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定价:24.00元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