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栋,山西书友,从事古旧书经营十余年。孔夫子旧书网昵称张虹,目前在孔夫子旧书网开有“畅畅文化书店”。 张栋书房局部 图/孔夫子旧书网 从实体店到网店 在2003年孔夫子旧书网“畅畅文化书店”开通之前,张栋在北大资源宾馆楼后已经有了自己的实体书店。张栋回忆到,“主要面对北大、人大等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主营的也是知名出版社的学术类图书,加上价格便宜,所以很受学生老师的青睐,每天的营业额很可观。所以在孔夫子旧书网注册书店当时并不是考虑增加销售渠道,只是觉得这种卖书方式很有新意,所以就断断续续的开始做了。” 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张栋还是选择将实体店关闭,还将库存的图书从北京搬到太原,又从太原搬回了老家临汾。在这期间,张栋也曾经想将书籍整体出售,但是“这份与图书的情结不是那么容易就割裂开来的,所以最后决定还是拿回老家慢慢卖,权当是一种乐趣。现在卖书只是一种情结所系,加上自己本就是个书虫,所以这也算是自得其乐。” 张栋还记得当年旧书市场的红火,“2000年至2004年间,书店经营不错,在地坛书市每年摆上十天半个月,收入也很客观。”不过,2012年最后一届地坛书市“很萧条”,不过张栋还是最后去摆了几天的摊,他说“算是与以前的美好时光告别”。2008年,与张栋经常联系的几家书店都转行了,张栋就接纳了他们的一部分存货,大部分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1985-2005年间的书。 说起存货和货源,张栋也有烦恼。“如今,旧书货源是有一顿没一顿,很不稳定。如今整体剔旧的现象又较少,所以各位卖家就算经营有方,恐怕或早或晚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境地。”说到此处,张栋略显悲观,“2012年最后在北京找了一批图书,将所有图书28吨有余,全部拉回老家,慢慢消化,卖完就与卖书生涯说再见吧。如之奈何!” 部分藏书 图/孔夫子旧书网 淘书要有方 经营书店十余年,张栋自然有自己的藏书。他的藏书约三千册左右,以历史类图书为主,还有一些经部、子部、集部之影印古籍图书。历史类图书很宽泛,中外皆有,专著、地方史料、档案资料所占比重很大,如中华书局版的《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商务印书馆版的《俄国经略东方丛书》,清实录穆斯林、宁夏、北京、山东资料辑录,西藏通史研究丛刊等等。 对于许多书友都十分追捧的古籍,张栋并没有太高的热情。“古善本我基本不涉及,一是资金不充裕,二是此种收藏太花精力,家中就不是图书馆了,而是成了图书陈列室,背离了读书寻乐之初衷。” 古旧书收藏的另一大乐趣就是淘书,张栋也有着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总的来说发现宝贝切不可将喜出望外、兴奋异常之表情显露出来,否则肯定会大失所望,被卖书之人识破而狮子大开口,搞的自己只能忍痛割爱。” “此等教训2002年在潘家园市场我已有切身体会,当时发现一临时小摊,我每周都去没有见过他,摊中摆有一套中华书局所版《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品相完好,细看之下乃是天津一国有企业图书室之藏书,询问价格,摊主告之六十大洋,我惊喜之下兴奋过头,狡黠之摊主立马发现异情,告我此书已经有人预定,让我一会再来询问。约莫个把钟头我再返回,摊主要价已经涨至两百,让我甚是恼怒,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无限惆怅而去。” 店主在临汾远郊村中的库房 局部 图/孔夫子旧书网 古旧书市场的隐忧 虽然目前古旧书拍卖市场仿佛日渐升温,在一些城市中旧书店的生存状况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更多的中小城市,更多的古旧书店正在悄无声息的消失。 张栋介绍临汾当地的古旧书市场情况:书店寥寥无几,售卖的也都是学生所有的教辅图书和所谓畅销书,毫无内涵可言。书市未曾见过,与其尧都古城之名相差甚远。 此外,在山西太原,“南宫市场一年能去数次,图书乏善可陈,即使有些好书,也无漏可捡,兴趣索然。太原古籍书店一直能够坚持下来算是些许欣慰,故每次去太原均要到书店观瞻一番,偶尔买些书籍。临汾当地偶见几位藏书者,也有兴趣相投之书友,闲暇之余聊聊算是解闷。” “现在能真正坐下来读书、读好书的人凤毛麟角”,张栋也担心古旧书市场会越来越萎缩。“山西省图书馆迁到新馆后,我曾几次抽空去馆里看书,读者稀稀拉拉,所读之书还是以杂志、小说为主,还有许多上自习的学生,经典名著无人翻阅,这与外面地下的第六馆服装鞋帽品牌店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对比,我想人们的原始需求更重要一些吧,比如穿名牌、吃美食、看庸俗电影、K歌等等;至于精神享受,诸如读书之类恐怕绝大多数人已无兴趣。” 不过不管怎样,张栋依然保持着一颗爱书的心,“正好,留下我等小书虫正好利用着优美的环境,在书海中遨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