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这本书,许多人都非常熟悉,这本书中的许多论断都已经成为了常识,其中所捍卫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在百年间也已有了很大发展。虽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仍有不少的缺陷,后来者也予以修正和补充,甚至推翻了达尔文的某些假说,但这并不能遮蔽这本著作的日月之辉,它不只是在普及科学知识,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更对建立人们的科学世界观,提升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科学素养极有裨益。 说到书,自然离不开写书的人,作为《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的作者,赫胥黎不仅是达尔文学说的拥护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生态伦理学家。赫胥黎几乎同时与达尔文登上了物种起源的生命科学殿堂。人类起源的问题对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知识界和欧洲宗教界来说,都是极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赫胥黎清楚地看到,生物进化论面临着一场严峻的科学考验和战斗洗礼。赫胥黎始终相信,达尔文对人类起源的解释是合乎真理的,林奈把人类在哺乳类动物中的排序归于灵长类是有根据的,人类应是起源灵长类的最高发展。他在伦理学与哲学的研究方面甚至超出达尔文之上,主张生物进化和宇宙的演化的历史统一,率先提出以伦理学为指导,尊重产生生命的原生自然界,注意保护好产生生命的家园地球。作为生态学家和辩证论者的他,不为自然界暂时的变异所迷惑,反对耶稣教散布的人类中心论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说。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解读》正是要解析这本书及其作者赫胥黎。作者通过对《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这本书的深入研究,指出书中教导我们科学是重证据、重实验的,一切用实证说话。赫胥黎在书中进一步强调,科学不迷信权威,只服从真理,哪怕是他竭力维护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只要有证据证明它是错的,他立刻就会转变立场,加以摒弃。 能把一本距今100多年前的科学著作,用文学的生动语言写实说透,极属不易。这本解读经典的书的作者董仁威是个“杂家”,他既写科普科幻,又组织了系列科普科幻丛书。在这本书中,他以《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中的记录顺序为线索一一为读者解读,加入了许多当今的科学发现与最新证据,即便是一个没有读过《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这本书的人,只要跟随作者的脚步,也能够走进一个神奇的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深入地了解赫胥黎所捍卫的达尔文物种起源学说。 虽然说这是一本科普书,但是又富有故事的穿透力,语言贴近生活,以便大众所接受,即便是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普通人也能够被它的内容所吸引,我想这便是作者的过人之处。譬如,该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解答用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的一些疑难问题,达尔文不断做着各种离奇的实验,勤恳地搜集各种事实。书中有一段介绍到一个疑难问题同他解释加拉帕戈斯群岛独特的生物品种由来的理论有关。加拉帕戈斯群岛离南美大陆有1000多公里。按照达尔文的理论,群岛上独特的生物品种是从南美大陆传来的,在那里发生了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形成了新的物种。“但是,是谁从南美大陆把这些植物种子带到远离大陆的孤岛上去的呢?”这个难题,使达尔文伤透了脑筋。为了这个问题达尔文失眠了。直到清晨,他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朦胧中,他仿佛看到一条鱼儿在他的水缸里游来游去,大口大口地吞食着他的那些倒霉的种子。这时,一只鹭鸶飞过来,将这条鱼儿吃掉,然后飞到几百里外的小岛上。看,鹭鸶把嘴中的鱼儿吐出来了。这条鱼儿还活鲜鲜地在地上蹦跳着呢。噫,鱼儿把它吃进去的那些令人恶心的臭种子吐出来了。种子在海岛上发了芽。原来如此!是鱼儿吃了小草的种子,鸟儿又吃了鱼儿,鸟儿飞到海岛上,排泄掉未消化的种子,把大陆上的物种带到海岛上去的。这大概就是平常人们所谓的灵感,人们总是会说做事情需要灵感,那么灵感又是从何处而来的呢?“灵感”,在科学发现上功不可没。但是,“灵感”是长期实践和思索的产物,没有深厚的积累,是不可产生“使人顿悟”的“灵光一现”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形成的灵光一现,就是他通过环球考察、人工选择现象的研究,查阅大量科学文献等,再加上长期思索物种起源之谜后出现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梦境,达尔文解剖了一条鱼,将鱼的内脏取出来。他将鱼肠中的东西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呵,正如所料,鱼儿肠中有许多水草的种子,鱼儿多么爱吃水草的种子呀!他又从鱼缸里抓了一条鱼儿起来,往它的嘴里塞了一些玉米。然后,他将这条鱼儿喂了一只鹳。他搜集了鹳的排泄物,发现玉米被原封不动地排泄了出来。他把这些游历了两个动物体的玉米放在饼干盒中,作发芽试验。不多几天,玉米发芽了,实验成功了,植物种子从大陆传到海岛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罗子欣: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研究方向:科学传播 黄寰:成都理工大学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得主,中国科普 协会常务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