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这本书,好像又经历了一次生产的过程。成为母亲,女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身心灵全面重塑,这中间有多少欣喜与忧惧,多少脆弱与强悍,时而卑微到尘埃里,时而又可力拔山兮。“三五锄”的孕育和成长中,粲然就是这样晃晃悠悠地走过来,她不随便拜山头,不愿辜负所有人。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就种在自己的实验田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加剧了揪心拉肺的戏剧感。 粲然张口不是“犬子”就是“小书”,但她的犬子常常催人泪下,她的小书看得我惊梦连连。这本小书上架时,我怕会很难归类,因为她可以当homeschool攻略看,当育儿看,当传记看,当心灵成长看,当小笑话看,也可以当惊悚悬疑看。无论怎样看,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如同粲然这个人,当然,她可能更希望我这是在评价她的身材。 —— 知名记者、主持人 李小萌 “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有自己的幼儿园……”一个看似天方夜谭般的神话,粲然和她那些一呼百应的伙伴们,居然几个月之内就硬生生地把它变为现实。 “三五锄”,一个好听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座小小的家庭式幼儿园,还是一个小小的理想国,一片小小的耕耘之地,粲然和她的伙伴们在它身上竞相实现着自己的理想。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们对自己也发出了成长邀约:来,入园吧,和我们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吧。 粲然,不夸张地说,绝对是百年不遇的洪水……哦,不对,绝对是百年不遇的一位奇女子。她几乎记得住每一个针鼻大甚至更小的细节,再透过她生动、绵密、直白坦率到几近看得见心底的描述,让每一位读这本书的人都变成了“三五锄”的亲历者,变成了苦尽甘来的粲然。 “三五锄”,不遥远,它就在每一位妈妈的心中,就是每一位妈妈心中理想的幼儿园。既然我们暂时还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既然粲然已经身先士卒地替我们实现了,那就让我们跟随她去体验一番吧——反正她的理想就是我们的理想。 ——著名儿童文学 、亲子共读推广人彭懿 每当有妈妈跟我说要做一个幼儿园,或是计划homeschool时,我的态度都是摇头。我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态度:你们太小看教育的专业性,太高估自己的爱心了。 但当粲然要办自己的幼儿园时,我无比支持。因为我能强烈感受到她对儿童的那份燃烧不尽的欣赏和爱恋,以及她由儿子米尼、由推动童书阅读引发的对教育的深研。我坚信,在她那里不会存在我所担心的专业性和持久性问题。然而,我想错了。 书稿到手时,我以为会读到一个探索自主教育的妈妈在嬉笑怒骂中的沾沾自喜。可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一份酣畅淋漓的自我解剖与深刻内省:从选址的挣扎带来的对初心的拷问,到伙伴间的龃龉导致的对理念的探寻,粲然不惜以最真实的自我揭露,全景呈现了她创办“三五锄”的过程中对教育的思考、疑虑和坚守,以及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深刻关照。 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次掩卷长思,因为我所读的不是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史,而是一位和我一样追寻夹杂着困扰的妈妈的成长故事。阅读过程中太多的触动与共鸣,让我有理由相信,这将是值得所有向往新教育的妈妈阅读和珍藏的教育启示录。 ——《父母世界Parents》执行主编 朱正欧 粲然老师用她充满温情、率性、幽默,却时而略带惊悚的文字,记录了“三五锄”创办、成长的故事,以及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从中不仅读到了她和几位同道对自己孩子童年的捍卫和守护,对新教育的不懈探索和追求,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所家庭式幼儿园创业者的艰辛、坚持和坚守。原本,是孩子成长的需求和几位父母自身的勇气、智慧和爱,促进了“三五锄”的创办,而“三五锄”的创办和实践,在为孩子们自我成长创造了一个好的平台之外,本身也促进了创办者的跨界发展和自我超越,孩子、父母和“三五锄”,在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中,对“育儿即是育己”、“育己即是育儿”做了最好的诠释。 接纳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相信孩子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表达了对这些新教育理念的认同和支持,而推崇此种教育理念的幼教机构也越来越受家长欢迎,然而在实践中如何把这些理念落地,如何去具体操作,仍然很让人困惑和迷茫,这本书对此给出了很多非常有操作性、建设性的方法,无论是对普通父母,还是幼教工作者,都非常有启示性和学习价值。期待有更多的父母、老师能看到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我一样,从中受益。 ——新浪育儿名博 王人平 我喜欢读粲然的童话故事,如果童话的出版状况好些,粲然兴许能安身立命于她的 身份,一本接一本地写下去,不愁生计。本来她还可以顶着“育儿大V”的名头行走幼教养育江湖,凭借清晰思路、善辩言辞和粉丝拥趸,名利双收。远不用像这本书中所剖陈的那样,艰难创办后苦心经营。粲然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创办家庭式幼儿园。 在此前一年半的时间里,她以罕见的活力、效率、精力和毅力奔走于她个人生命同期遭逢的几个事件中,都是关乎人生老病的大事。阅读中间,忍不住停下来回想,她在互动往来中云淡风轻、打死不改一贯戏噱搞怪本色,其实正经历着的却是生命中最难捱的时刻。 在这本书里,粲然比以往更直截了当地亮出自已,真实锐利得仿佛一下子就能印刻出我们自已的影子:作为父母的我们,与作为孩童的他们,纠结、困惑、成见、不智,以及一些尚不算迟来的领悟。为着这样的领悟,我读粲然的书,读她的清醒,仰视她的自省,受她的激励,努力叫醒自已不瞌睡,唯愿与童心世界不辜负。 ——启发文化副总编辑 郑先子 粲然书写的,并非她一个人的勇敢传说。相反,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个充满了挫折、失败、焦虑、无助,以及时时生出退隐之心的粲然。 一个写作者,或许她最擅长处理的,还是写作,因为在写作中,才是最自由的时候。而一旦要起而行事,她将遭遇做梦也想不到的诸多困境,比如观念的冲突,比如沟通的无效。所以,与其说这是粲然办幼儿园的经验之谈,毋宁说,这是粲然个人的“失败之书”。要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能、时常缺乏对事态的掌控,等等,该是多么艰难! 然而粲然的英雄气概就在这里:她承认自己的无能,却要从无能之中生出最大的能;她也经常被无力感缠绕,却时时给读者以最充沛的力量。在起而行事之中,在与困境不停歇的周旋之中,粲然发偌大之愿力,以慈悲之心,面对人事,亦面对人生无常。 所以,也许这是一本“失败之书”,但更是一本治愈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做父母的旅程,何尝不是自我治愈之旅程。 ——当代新教育探索者 蔡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