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水调歌头》解密“中秋节”从何时开始的

时间:2015-09-28 18:46 来源: 作者:周易李秋雨 点击:
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文豪,起笔就显出与众不同的大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明是自己只顾喝酒,没有注意到什么时候天空竟有了月亮,他也不去问旁边陪他喝酒的友人,却将酒杯举起问天:什么时候月亮也出来了?一副醉态,呼之欲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的这首词《水调歌头》写于公元1076年(北宋的宋神宗熙宁九年)。因当年是农历的龙年,所以,作者在前边的序言中,记载时间为丙辰中秋,意即丙辰年的中秋节。

史料记载,正式由官方确定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北宋太宗年间的事。太宗在位十九年。即便是太宗元年立制,到苏东坡作此词时,中秋节也不过就是百年的历史。苏东坡能将一首中秋词写得如此入神入画,实在难得。宋人胡元任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皆废。”意思是说,看了苏东坡的中秋词,以前所有写中秋节的词都该扔进垃圾堆里去了。可想而知《水调歌头》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在中国文坛久负盛名,古今传诵。到底好在哪里?不得不从作者的写作背景谈起。神宗熙宁九年,苏东坡任密州太守,时年四十一岁。此时,他已在官场奔波近20年了。从21岁随父进京,因一篇文章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父子三人同奔仕途。他的弟弟苏辙,小他三岁,与他同科进士,此时任齐州掌书记。由于各自为官,身不由己,他们已经七年没有见过面了。东坡为官政绩很好,只是由于他爱写文作诗,每每遭人暗算,说他讥讽朝纲、不满圣上。所以,他的官职越做越小,调任的地方也越来越离京城远。东坡为此郁闷之极。八月十五之夜,他与友人在超然台饮酒,由于心情极为不爽,竟通宵豪饮,以至大醉。此时,他想起了他的亲人。于是,借着酒劲,写出了这首酣畅淋漓的《水调歌头》。作者的序,正是这种写作背景的交待。

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文豪,起笔就显出与众不同的大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明是自己只顾喝酒,没有注意到什么时候天空竟有了月亮,他也不去问旁边陪他喝酒的友人,却将酒杯举起问天:什么时候月亮也出来了?一副醉态,呼之欲出。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此时的苏东坡,在酒精的作用下,已经完全进入欲仙欲飘的境界。他在幻想着天上的世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那里一定会很清静,不似人间这样尔虞我诈、你争我夺。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东坡心里在想,我真想插上翅膀,象小鸟一样,一阵风似的就飞到那个好清静的地方去,却又怕那个地方也不是人呆的地方。琼楼玉宇虽好,但高处不胜寒。就这一句“高处不胜寒”,把苏东坡内心的郁闷诉说得淋漓尽致。表面上看,他是在说月亮上高处不胜寒。而实际上,他也在诉说自己做官的苦衷。“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番幻想后,苏东坡的酒劲也消了不少,他清醒地认识到,还是得面对现实,还是老老实实的活在人间好。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东坡想象着月照窗前时的情景,姣洁如银的月光,一会儿照在门上,一会儿照在窗上,照得人思亲想亲,照得人一夜无眠。东坡问月亮:我和你没有什么仇恨吧,因为什么事,你常常在我思念亲人的时候会变得那样圆?紧接着,他立即自己回答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理智终于战胜了虚幻。

词的结尾,苏东坡采用了非常平实的手法,写上了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此来寄托对弟弟苏辙的祝福。此句竟成为千古名句。

    顶一下
    (5)
    83.3%
    踩一下
    (1)
    16.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日本小时光:穿越光影再度与你重逢

    作者:靡涯

    这是一场叙旧之旅,我试着用曾经一起走过的影像来穿越光影,再度与你重逢。我们有天生的惰性,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