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一个阳光少年,天赋异禀,生性敏感,喜欢思考,所以与众不同。都认为贾宝玉整天和女孩子们玩,就是一个混日子的人,是浑浑噩噩之人,但从贾宝玉的爱思索来看,他可是一个有心人,一面参与生活,一面又观察体验生活,一面思考人生问题。 贾宝玉挨打之后,众人的关心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尤其是薛宝钗的表现是他的意外之喜,心中大畅。有人也许质疑,贾宝玉不喜欢薛宝钗,为啥她的关爱这样重要?其实也并不难理解,期望之外的才是值得惊喜的。虽然贾宝玉与薛宝钗在心情上不如林黛玉近,但有意无意之间,薛宝钗的美貌也使宝玉非常动心。有一次贾宝玉要看薛宝钗的“香串子”,薛宝钗正好左腕子上戴着一串,就往下褪,但宝钗长得比较丰满,一时又褪不下来,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心里想:“这个膀子如果长在林姑娘身上,或者还可以摸一摸,偏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我没福。”忽然又想起“金玉”二字,又仔细欣赏了宝钗的美貌,居然呆住了。 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在贾宝玉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宝钗当自己人,而是把黛玉当自己人。其次,单从外貌看,宝玉是很喜欢宝钗的。所以最后心里选择了黛玉才显得难能可贵。设若把宝钗描写的很可憎而讨厌,那他选择黛玉也就没有多么值得欣赏的了。 正因为宝钗不是自己人,所以她的意外的“疼爱”表现才是宝玉的意外惊喜,心中大畅了。因此在心中产生了一个很凄美的意象:自己死了,所有人都非常悲伤地流泪,眼泪流成河,把他的遗体漂起来,用宝玉的话说,就是得到所有人的眼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得到所有人的爱,这就是贾宝玉的“多情”。直到后面的一段境遇使贾宝玉意识到,他是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眼泪的。 一天,宝玉游荡的腻味了,想起《牡丹亭》曲子,自己看了两遍,还想听。于是想起府里小戏班有一个叫龄官的唱的最妙,于是就去小戏班里找龄官。别人见了都笑脸相迎,热情让座。宝玉要找龄官,众人都告诉他说:“在她房里呢。”宝玉忙至她房内,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他进来,纹风不动。宝玉素习与别的女孩子顽惯了的,只当龄官也同别人一样,因进前来身旁坐下,又陪笑央他起来唱“袅晴丝”一套。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抬身起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见他坐正了,再一细看,原来就是那日蔷薇花下划“蔷”字那一个。又见如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 之后的情节,贾蔷来了,宝玉目睹了贾蔷与龄官之间的不同寻常的关系,不觉痴了。宝玉回到怡红院,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也就是说,贾宝玉意识到,无论他多么优秀,对女孩子们多么温柔体贴,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爱,只能得到仅属于自己的那份爱。 这是贾宝玉对亲情与爱情的最深刻的认识,虽然这种认识使他很痛苦,但这就是现实。之前他大概对亲情和爱情的界限认识模糊,龄官的表现告诉他,个人有个人的缘分。这一认识,是贾宝玉思想上非常重大的事件,完成了从“多情”到“独钟”的蜕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