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为什么要复兴古典诗词

时间:2015-04-08 06:56来源: 作者:何之名 点击:
千年词坛,自五代冯延巳、李煜之后,词于两宋达于巅峰。词至李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令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后世词评家称之曰“千年词帝”是也。 辛稼轩、苏子瞻、秦少游、温飞卿、柳三变、夔白石、大小晏等诸人之词皆为余之所好。尤以稼轩备为推崇

千年词坛,自五代冯延巳、李煜之后,词于两宋达于巅峰。词至李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令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后世词评家称之曰“千年词帝”是也。

辛稼轩、苏子瞻、秦少游、温飞卿、柳三变、夔白石、大小晏等诸人之词皆为余之所好。尤以稼轩备为推崇,陈廷焯赞其曰:“词中之龙”也,余亦觉然,何止于“词中之龙”乎?亦为人中之龙也。

自蒙元灭宋,词之发展戛然而止,古典韵文形式遂变“元曲”,虽不乏关、郑、白、马之曲作大家,然非余之所好。明灭元,复汉室,然词已不复,古典小说此间有所大成,后世人知明词,唯杨慎“临江仙”而。满清灭明,传统文化几经摧残,诗词却于乾隆间有所兴起,一时竞逐繁华,派别众多,然词客虽多,佳句名作却寥寥,不过浮词艳曲。且剑走偏锋,推崇吴梦窗、周美成等人,未免小家子气,余观满清三百年,唯纳兰一人而已。国学大师王国维评其曰:“自宋以来,仅此一人。”纳兰词,用情极深,缠绵悱恻,悲伤之至,何以复加?

自民国,“五四文化”运动诸君,推文学改革一事,白话文遂取缔文言文,新诗更替“古典诗词”,古典韵文就此式微。对此改革一事,余未敢作评价,然吾亦认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提倡不应以另一种传承已久的文学格式消失作前提。新诗至今,千百万人作之,可谓人人皆可为诗也,此于时代发展,或是必然,亦有益处,然虽作者众,不免泥沙俱下,流于俗末。关键于古典美学随“诗词”、国学冷落而被遗弃。夫岂知,几千年来,中国美学随诗词一道发展,从“诗三百”、“楚辞”、“汉乐府”至唐诗宋词,千百年来,这一过程中,中国美学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及现代美学的独特美学体系,它与中国哲学相辅相成,深具中国人的思想智慧,也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人格修养。

至毛泽东,词又横空出世,余深以为乃千年来最后之绝唱。毛润之俨然诗词大家,所作诗词气象宏大,格调雄伟豪放

,有不少脍炙人口之作,如《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词。自新中国后,历经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等,传统文化遭到空前破坏,以致今之人视传统文化为迂腐。在西方及日韩文化的侵袭下,国之青年男女,追风拜俗,崇尚西方文化日盛。古典诗词至今,早已沉沦颓靡,虽近几载掀起国学热、汉服复兴等运动,诗词又有许多人进行学习创作,然不能持之以恒,专心精道。是又剑走偏锋,步入胡同死角;或不解其奥,一知半解,多作无病呻吟,空泛其文;或言不所思,不明所以。不知诗词格律蕴涵也,至于古典美学,则少有人明之,多少人雕虫小技以其为炫耀之资本。岂知诗词一道,必博学勤练,静心思悟,专心此道方可有成。

余今论词,非排新诗复立古典诗词尔,此两者非对立关系,更非存彼灭此之争,两者当以共存。如前文所言,古典诗词是中国美学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吾辈唯有重新审视,学习,才能汲取其中精华为我所用。不求众人皆学之作之,但求有志者传承继往,不至于断绝于吾辈之手。而传承一道,非精不可,玩文弄巧,一知半解,生疏晦涩皆不可达。是以今作此文,望广大文友阅之以晓义明志,当此大好时代,为文化传承做出自己贡献。不求名刻青史,但愿薪火不绝,千秋万代,一脉相承!不至于后辈若年,“诗词”皆成历史名词尔。

世间万邦万国,其传统文化为软实力也,若失传统则遗根忘本,危矣,悲矣。即使汝非文人,也可多加关注,但求经典再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海底两万里:海底美丽的神奇世界

作者:儒勒•凡尔纳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经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奇异景象。其…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