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鲁迅对中国人的认识与谁不谋而合?

时间:2015-03-19 07:03来源: 作者:程万军 点击:
作为对中国影响深刻的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日本经历是众所周知的,他是陈天华、秋瑾同时期的中国留日生,而且回国后,与日本文人和出版人一直有密切的联系和很深交情。譬如在上海开书店的内山完造,与鲁迅一生至交。 鲁迅是去日本学习医术的,但让中国人永远记

作为对中国影响深刻的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日本经历是众所周知的,他是陈天华、秋瑾同时期的中国留日生,而且回国后,与日本文人和出版人一直有密切的联系和很深交情。譬如在上海开书店的内山完造,与鲁迅一生至交。

鲁迅是去日本学习医术的,但让中国人永远记住他的,是他的文章,更确切地说,是他对“中国国民劣根性”一针见血的剖析。

鲁迅为何对中国国民性看得那么真、那么深,达到了“稳准狠”的地步?

桑原骘藏,日本着名历史学者。1914年,他在《东洋人的发明》中,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贡献,同时指出∶“造纸、印刷术、罗盘、火药固然是伟大的发明,但可惜的是,其老祖宗的东洋,经历几百上千年,依然未脱旧态。”

桑原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认识,与后来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见解不谋而合。与桑原同样的感慨,可在鲁迅杂文《恨恨而死》中找到。文章也讽刺中国人只知“将火药用来做鞭炮”、“将罗盘用来看风水”。

桑原将中国国民性首先归纳为“保守”,并将这个特性视为中国人的天性。

同样,鲁迅也对中国人的保守天性刻骨铭心,那句“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的名言就是对此劣根性的深恶痛绝。

保守为何成为中国人的天性?桑原是从中国的文化和精神演变史找原因,而鲁迅也认为这些是历史堆砌的产物。桑原对“中国人食人肉的习俗”进行了详细考证,而鲁迅的小说《药》、《狂人日记》均写及食人肉。那位“狂人”翻开历史书,透过字缝,居然看到:“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在看透旧中国这方面,鲁迅与桑原到底谁“吸收”了谁?无从考察说不清,但一个显着的事实是,鲁迅在中国籍籍无名时,桑原在日本乃至东方学界早已是名声鹊起了。

鲁迅与桑原的“暗合”,客观构成了中日两个不同空间对映的双面镜。在这双面镜子里,中国人的保守、多疑、懦弱等国民弱点表露无遗。

诚然,鲁迅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未必是对同胞的蔑视,而桑原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当然也不能臆想为对中国的爱。两人在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时心境应该是截然不同的,鲁迅大约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桑原也许是“唇亡齿寒”。

在东洋世界里,中国率先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当时日本学者讨论东方的局势时,将中国和日本置于同一阵营。桑原的《东洋史说苑》就提到了这一点,将中日处境描述为西洋殖民扩张之下所共有的担忧和抵抗冲动。

中日能否联手保卫东方、对抗西方?这个愿景没有实现,反而日本成为“东方西人”,索性加入了瓜分中国的西方阵营中。“东亚共存共荣”不幸被日本军政府盗用,东方形势发生了质变。

鲁迅在日本全面侵华前一年辞世,对于日本,他恶评的语言不多,乃至后人为证明他的爱国心,去他的文海中去捞反日的只言片语。

“亲日”是汉奸,“亲俄”就是爱国者吗?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个奇怪现象,没头脑的人往往执意以汉奸去骂思想有深度的人。从文化交流看,鲁迅“亲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长远的国民精神改造而论,这种“亲日”并无什么不妥,与“汉奸”也并不搭界。爱之愈深,责之愈切,也许他很深知:以邻为镜会比孤芳自赏有益得多,相似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兴衰之道,在疗治中国国民精神上,日本学者那里也许能提供更准的“解剖”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五轮书:揭示武学兵法的奥义

作者:(日)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