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是大观园起诗社,诗社的缘起在于贾探春给贾宝玉的一封书信,你看这兄妹两多雅,这么近还要鸿雁传书呢,呵呵呵呵。这封信是这么写的: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疒众>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从这封信里,我看出了贾宝玉和贾探春的亲情。这是贾探春自己说的,贾探春偶感风寒,病了,贾宝玉头天亲自去探视,婆婆妈妈的嘱咐了一番,又多次派丫鬟去探问病情,送去新鲜的荔枝,和颜真卿的真迹,供病中的探春解闷。做哥哥的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无以复加了。 更何况,贾探春和贾宝玉并非一母所生的嫡亲兄妹,贾探春的老妈赵姨娘还屡屡陷害宝玉,还有贾环,使坏已经不止一次,宝玉其实也知道。知道了这些情况,反不以为意,视探春如嫡出,关爱有加,难道,贾探春还不应该感动? 这里面牵扯到两个问题: 第一,贾探春为何对宝玉和王夫人好? 有人说是贾探春势利,不认亲妈亲弟。真是这样的吗?论关怀,王夫人一直器重探春,无时无刻不在扶持探春,宝玉对贾探春视如嫡出,关爱有加,只要是个知道好歹的,会不会感动感恩?我想会的。贾探春更加会。而赵姨娘和贾环呢?赵姨娘什么时候为贾探春考虑过?没有,有的只是指责和非分的要求,常常把贾探春搞得很难堪。贾环什么时候对姐姐贾探春如宝玉这么好过?更有甚者,赵姨娘和贾环心怀仇恨,走的是复仇的道路,只会使得贾府分崩离析,这样的价值观,贾探春难道应该去附和?就因为是亲妈亲弟,不辨是非好歹,都要沆瀣一气,那还有是非曲直吗?那还是贾探春吗?原来贾探春给贾宝玉做鞋,是回报哥哥的深情厚谊啊。 所以这些无端指责贾探春势利的人,套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是猪油蒙了眼睛。 第二,贾宝玉的可贵之处在于悲悯和宽容。 很多人指责贾宝玉无能、懦弱,但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恐怕很多人做不到吧?比如发自内心的对女孩的珍惜和尊重,不要问那个时代的古人了,就问现在的男子,有几个能做到?扪心自问,不要装逼。比如宝玉在明知道赵姨娘恨自己恨自己的母亲,贾环使坏害自己几乎被父亲暴打致死的情况下,依然对贾探春如此关爱,有几人能做到?先问问自己做得到做不到?贾宝玉对赵姨娘和贾环回击了吗?没有,我要说的是,贾宝玉如果心怀一丝怨恨,以他的地位,贾母的宠爱,元妃的弟弟,母亲的强势,娘舅的威势,要反击还不容易?恐怕弄废赵姨娘,弄残贾环,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贾宝玉没有,心里明镜儿似的,但什么也没做。不仅宽恕了赵姨娘和贾环,而且对贾探春如此关爱,作为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已经够好了。能够得到贾探春的回报,可以说无可厚非,是他该得的,也是贾探春该给的,不给,贾探春就是赵姨娘和贾环一流了。 所以,关于贾宝玉的评论,不要苛求一个那个时代的公子哥儿和现在的你一样独立和能干,况且说这些话的人也未必很独立,说不定在啃老呢。还可以反问一下,现在的你们,能够这样发自内心的尊重女性吗?能够对待仇恨如此宽容和悲悯吗?如果你能够做到,再来对贾宝玉评头论足,如果做不到,先提高自己的修养吧。不要那么的故作清高。 我在想,曹雪芹为什么要对贾宝玉和贾探春兄妹情深赞叹有加?因为这才是大家族兴旺发达和谐共处的正道,那就是宽容。赵姨娘和贾环代表的那种仇恨思维,只会导致贾府的衰亡,即便没有抄家,也只会走向衰亡。这么触目惊心的一个事实,我们没有看到,反而指责贾宝玉的无能,反而指责贾探春势利,那真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了,或者说小鸡肚肠鼠目寸光。其实宝玉懦弱底下,是有大勇的,那就是被打后对黛玉说的一句话,就是为这些人死也值得。这恐怕也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的吧? 好,可以回到正题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观园诗社的诞生,诞生于一种基于悲悯和宽容之上的浓浓的温情和亲情,这才是正能量,这才是酝酿一切美好事物比如诗歌的最好的温床。难怪,大观园的诗社如此辉煌,大观园的诗歌如此张扬,因为它洋溢着人性的光芒!原博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813260102veu2.html?tj=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