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的四大名着,撇开一部代表了百科全书的《红楼梦》,暂不说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三部书,绝对算得上是一部教育全体男人们怎样生存的哲学。但凡是男孩子,只要年少时读过这三部书,大概都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宋江、刘备和唐僧这三个人不单愚蠢,而且超级无能,他们仨凭什么就当了头领?倘若不是因为他们,想必也不会有那么多不可挽回的失败,要是他们再稍微“精明”一点点,所有的事情,不是都好办多了吗? 稍经纷扰世事后,回头想想,才突然发现幼时之见实为小儿戏言,这种片面性的看法,简直幼稚得可笑。 代表了男人生存哲学的这三部巨着,确确实实就是一个复杂的哲学系统,绝非简而言之就能说清楚的,在此仅以唐僧为例,粗浅地谈谈自己的想法。 唐僧尤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并不单纯只是一个虚构而出的人物,他甚至超出了原着作品中,作者对人物虚构的设置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比现实中的人物更具可信度,更有代表性,也更有典型意义。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围绕西天取经这个主线,将头领这个任务和使命交给了唐僧,同时也意味着取经这个事业,是由唐僧来领导的。这个领导的位置没有给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正如《水浒传》里的宋江不是武松,也正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不是诸葛亮。这种“主宰式”的任命,使得整个“事业拓展”更具挑战性,同时也考验着领导者如何树立管理权威的艺术性。 那么,作为一名领导者,唐僧到底是怎样在仨徒弟跟前树立起权威来的呢? 事实上,唐僧的领导职能作用是成功的,西天取经之所以能够修成正果,他的组织领导才能功不可没。这个来自东土大唐的和尚,是一个心怀道义的人,他对“道义”的追求,确定了他的人生的目标,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他的正义和担当才赋予了取经之路实际意义。假如漫漫西行取经路上,没有唐僧这个人,就算有无数个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充其量仍旧是一帮乌合之众,他们又能成就什么事儿呢? 唐僧对于身边的三个徒弟而言,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指南针,看似无用,实则不可或缺,如果没有他,再大的航船也只会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的结局,定然难看得要命。即便是总耍性子的孙悟空,在他叛逆的时候,唐僧除了无可奈何地念起“紧箍咒”,说的最多的就是“为师一句话”,这样就一次次拉回了那只“犟驴”般的猴儿,如若真的放任自流,谁知道那猴儿最终会跑到哪儿去;猪八戒和沙僧虽然一直都是最好统治和领导的“中国合伙人”,但是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中,那种超乎寻常的坚持,并非一般心无信念之人能够完成的,就是在这种坚持的背后,是唐僧独特的影响和疏导,一直都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如若不然,不说沙和尚,单凭那老猪,他能干出什么漂亮事儿呢? 唐僧是一个立场特别坚定的人。他的生活目标就是取经,是这个目标让他彻底领悟了生存的意义,也是这个目标才让他认清了人生的航向。他自知取经路上一定不能倒下,这个伟大的事业无论如何都不可以中断,在这个艰巨的任务中,就算没有了孙悟空,还会有无数个“王悟空”、“张悟空”来顶替,但是唐僧只有一个,这个人不可替代,失去他,整个事业将不会成功。所以,唐僧必须要做一个坚定的领导者,他将自己定义成为取经而生的那个人,带领着各司其职的仨徒弟,历经千辛万苦,维护着自己的使命,同时也验证着各自的人生价值。 唐僧是一个心中有信仰,做事有原则的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上帝的选民”,是因为他在坚持自我原则的同时,也真正找回了全部的生活意义。相对于三个徒弟来说,他们一直都在找寻着那个迷茫的“本我”,而他们三个也正是依附着唐僧,才最终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在师傅的指引下,才找到了通往西天的路。 唐僧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无畏者。他的善良和道义,让他对所有事物都能形成一个属于自我的标杆,哪怕是错误或愚蠢的,他的出发点仍旧是在奋勇直前中面临危险,在奋不顾身中舍弃一切,在丢下放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在发现觉醒中确定自己的价值。 唐僧的领导权威树立在人类最高的“义”上,他知道自己的兵将们需要一个怎样的“领头雁”。所以,他一直都在默默尊重着自己三个徒弟,在离散、原谅、包容、感化之中,一次次升华着他们的和谐关系。 唐僧终是让悟空做了悟空,让沙僧做了沙僧,让八戒做了八戒,使得每一个人都做了那个真正的自己。他知道,只有让自己认识了自己,并且深深地爱上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不改变、不同化,也不异化。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找准方向;也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找回自信、信心和勇气。 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猪八戒和沙僧,作为他们的师傅,唐僧的威信一直都像涓涓细流那样,渗透在取经的道路上,也深入到徒弟们的内心深处。他的领导权威,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地渗透着、影响着、改变着,终是使得三个徒弟都能为做真正的自己,而深感骄傲和自豪。唐僧让他们都找到了自我的认同感,这才引领着师徒四人真正的团结在了一起,这股团结的凝聚力,就像茫茫黑夜里的灯塔,照亮了他们西行取经的前进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