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恶贯满盈的刘瑾是怎么死的

时间:2015-01-29 11:25来源: 作者:铁路冰夫 点击:
刘瑾是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仗着武宗正德皇帝的信任宠爱大肆迫害文官集团,为所欲为,恶贯满盈。正德五年,刘瑾也想做一件“好事”,搞点政绩工程,好在皇帝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继续和文官集团抗衡。他想办的好事是“整理军屯”。 在明朝,“军屯”即是一

刘瑾是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仗着武宗正德皇帝的信任宠爱大肆迫害文官集团,为所欲为,恶贯满盈。正德五年,刘瑾也想做一件“好事”,搞点政绩工程,好在皇帝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继续和文官集团抗衡。他想办的好事是“整理军屯”。

在明朝,“军屯”即是一种制度,也是一项特殊政策,更是一种“组织形式”。说白了,就是当兵的没事自己种地养活自己,不但种粮种菜,还捎带养猪养鸡。可真要“整理军屯”,谈何容易。自打朱元璋立下这个规矩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土地越来越少,粮食自然也是越来越少。那土地都到哪儿去了呐?自然不会叫地方上的土豪劣绅抢占去了,他们还没有那个胆,敢上部队抢占地盘去。可军队里那些腐败干部就不管那些了,他们会想尽办法拿土地换钱,中饱私囊。

刘瑾提出的意见是“清查土地、重新划分、增加国家的粮食收入、改善士兵的生活”。这是多么好的主意呀。可是行不通,它一定会触犯很多人的个人利益,让你的好主意打水漂。刘瑾能指挥的只是地方上那些打板子的官府衙役,他们哪儿是那些军阀老爷们的个。不但行不通,还把许多军事官员得罪了。宁夏都指挥使何锦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时候分封宁夏的安化王朱寘鐇正不满自己的封地地薄人稀,没啥油水可捞,意欲谋反,他和宁夏都指挥使何锦一拍即合,打出的旗号就是“杀死刘瑾,为民除害”。这有点像朱棣反叛时打出的旗号了,他们就是打着清除皇帝身边的恶人“齐泰、黄子澄”的旗号发动“靖难”战争的。可安化王朱寘鐇既无实力又无兵力,造反谈何容易。失败的结果是老早就等在那里了。

不过,事情的初时还是很吓人的,连刘瑾都害怕了。事情是因他闹出来的,人家点名要他的脑袋,他还能不急不怕嘛。刘瑾立刻找来首辅李东阳、阁老杨廷和商量。谁知两人像商量好了似的,一致推举了一个人,说只要杨一清出马,指日可平叛军。这下刘瑾长长眼睛了。

杨一清这个人刘瑾不是不知道,非但知道,而且他太知道这个人了。正德三年(1508年,)杨一清在三边总制的岗位上,刘瑾已经找个借口(说他贪污军饷)把他扔进监狱。后来是李东阳多次求情,又找焦方(刘瑾的得力干将),又送银子打点,刘瑾才把他削职为民,让年已55岁的杨一清回镇江老家养老去了。

如今还得把他请回来,这可怎么办?

杨廷和、李东阳说非他不可,别人都不行。刘瑾万般无奈,那就把他老人家请回来吧。可让刘瑾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亲手请回来的“神”,却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要了他的命。

这里面还需要提到一个人,大太监张永,没有他刘瑾还不会死的这么快。

张永和刘瑾原都是太监中的“八虎”成员,都是皇帝朱厚照身边的红人,都是朱厚照的玩伴。不知因为什么,两人闹掰了,而且掰得很彻底,连皇帝亲自设宴请来谷大用为他们说和也没什么效果。两人不仅面和心不和,且裂痕越来越大。真正是当面挥拳头,背后捅刀子。

按照明朝的规定,部队出征必须要有个监军。这次担任监军的人,朱厚照和刘瑾选择了张永。刘瑾想,上次没把张永整到南京去,这回我把你整到西北去。让刘瑾又一个没想到的是,他亲手选的监军却为自己选了个掘墓人。

等杨一清赶到宁夏,叛乱已经被自己的老部下仇钺搞定了。

朱寘鐇的叛军也太水了,太不抗打了,仇钺的部队一个冲锋就冲得他七零八落,全军覆没。

杨一清没事干了,在那里等张永吧,等他来了,好商量情况怎么汇报,捷报怎么写,有功人员都是谁?他还要看看张永其人是不是可以争取过来。

张永来了。两人谈起这次叛乱,张永拍案而起,声色俱厉地说,都是刘瑾这个老混蛋惹得祸,事情都坏在这个犊子手里!

杨一清看了看激动的张永,却喝了口茶低头不语。

他在想,初次见面就口出狂言,此人太不成熟,难以信任。

接下来,杨一清开始进一步考察张永。他听说张永进城前曾叫人四处贴告示,颁发军令,严谨抢劫,并发给军士每人一百两银子,严谨拿老百姓的东西。看来这张永还不是个混蛋透顶的家伙,他还知道爱民,他还有正义感。

于是,当张永第二次拿着叛军的告示来见杨一清时,两人已经从互相防备到互交底细,结成同盟了。张永想利用杨一清,杨一清想利用张永,两个人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想整死刘瑾。最终,还是杨一清说服了张永,由张永去实施他们的计划。这虽然不是“荆轲刺秦”,难度却不亚于“荆轲刺秦王”,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皇帝多年宠幸,大权独揽的“立皇帝”刘瑾呐!杨一清把每一步可能遇到的麻烦都想好了对策,跟张永教了底,还给张永起草了为刘瑾送葬的文书,那文书上列举了刘瑾的十七条罪状,哪条都是死罪。然后,送张永回京。临分别时他千叮咛万嘱咐,“公公,一定以死相争,万万不可退却呀”。他就怕张永变卦。

刘瑾的第六感官起作用了,这几天一种不详的预感一直缠绕着他。本来平叛的功劳簿上他不但把自己排在了第一位,而且还给他哥哥捞个都督同知的官位。谁知哥哥命短,干了两天就死了。刘瑾决定大操大办一把,顺便再多捞点随礼钱。可偏偏这时侯张永回来了,葬礼只好错后一天举行。

庆功宴就在皇宫内摆上了,武宗设宴,刘瑾作陪,较量就此展开。

武宗宣读嘉奖令,说这边张永平叛监军有功,给予嘉奖,说那边刘瑾后勤保障有力,给予嘉奖(其实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呀,那都是仇钺的功劳,连杨一清都没使上劲,你说上哪儿说理去)。张永听到嘉奖令,喜不自胜,铆劲喝酒,实际是在麻痹刘瑾;刘瑾听到嘉奖令,不喝酒,一劲傻笑,其实是在盯着张永。心想,我就在这和你耗,我在场,你就不好说啥。桌下乐曲悠扬,舞姿翩翩,桌上交杯换盏,各怀心事。转眼到深夜了,酒还在添,舞还在跳,刘瑾耗不住了。明天他还要去给他哥哥送葬呐。本来是今天出殡,就因为张永今天回来,怕生变故,耽误了一天,明天不能不出了。于是,他礼貌的起身和武宗告退,又扫了醉醺醺的张永一眼,心想,你最好醉死过去。然后,怀着心事,缓步踱出皇宫。

那边刘瑾一走,这边张永激灵一下醒来(张永也太有酒量了),扑通匍匐在地,大声道:“陛下,我有机密奏报!”张永的举动把皇帝吓了一跳。他不解地看着跪着的张永,慢慢的打开了那份文书。

张永心想,刘瑾老儿,你死定了。谁知等了半天,武宗也不说话,又等了半天,却等来武宗“不去管他,我们喝酒”一句话。

张永傻了。今晚武宗不做决断,明天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这皇宫内外都是刘瑾的耳目哇。他忽然想起杨一清送别时的那句话,“公公一定以死相争,万万不可退却”。于是,他摘下官帽捣蒜似的给武宗磕起头来,边磕边说,“陛下保重,今日一别,臣再难见到皇上。”武宗有些酒醒,奇怪的看着他说,“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瑾有罪!”

“何罪?”

“他想夺取大明江山!”

又是一句叫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回答,“让他夺去。”

哇!张永的心彻底凉了,拔凉拔凉的啦。天下竟有这样的君主,为了玩,连天下也可以不要。张永不能输哇,他输不起呀!

猛然间,他想到一句至关重要的话,这是武宗不能不想的,“江山归了刘瑾,陛下到那里去?”这真是太重要的一句话了,它比那些折子、文书重要千倍。朱厚照第一次意识到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脑袋,什么都可以不要,脑袋不能不要呵,刘瑾得了天下,我上哪去呀?我脑袋还能在自己脖子上吗?于是,玩了五年整的武宗第一次面露杀机,厉声吩咐道,“去抓他!现在就去!”

刘瑾没有等到第二天,就在当天夜里被抓住了。第二天抄家,不但抄出白银500万两,还有奇珍异宝、古玩书画无数,最有利的证据是搜出上千副盔甲武器和藏在一把扇子背后的兵器。不准备刺杀皇帝,把兵器藏在扇子背后干什么?那时候的逻辑就这么简单。也怪刘瑾文化太低,道行太浅。树敌太多,终遭厄运。光靠一个皇帝老儿是靠不住的。后来的张居正、魏忠贤、和珅许多人的下场都证明了这一点。

刘瑾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朱厚照给他的刑法是“凌迟”, “凌迟”是一种什么刑罚?用刀子割肉,那得挨3000多刀哇,割了十天,三千多刀割完,刘瑾也就剩副骨架子了。

刘瑾的党徒得到了清算,正义得到了伸张。这真应了那句俗语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淡然的人生不浮躁周作人幸福的艺术

作者:孙银芳

《淡然的人生不浮躁:周作人·幸福的艺术》内容简介:不少人追问“幸福是什么?”在这个物质充裕、精神恍惚的时代,关…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