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的十五国风时,有几个标题,用的是生僻字,读起来古古怪怪的。例如:“邶风”“鄘风”“桧风”“豳风”等。 既然是国风,这些名字应该是国名。然而,就我们这些粗通历史知识的人,只知道“齐、楚、秦、燕、赵、魏、韩……”等国名,对于这些怪怪的国名,就知之不多了。 近日查了一些资料,不知可否,罗列如下: 关于“邶”和“鄘”。据称,当初周武王灭商之后,将商王京畿属地一分为三,北部为邶(约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南部为鄘(在今河南汲县东北),东部为卫(在今河南淇县一带)。周武王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守卫这三个地方,就是三个封国。并监督商纣王的儿子武庚。 周武王死后,儿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管叔等人到处散布流言“周公将要不利于成王”就是说,周公要篡位。于是,管叔等人唆使武庚叛乱。于是周公率兵平叛,杀死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和霍叔。将三个封国合并为一个封国——卫国。 “邶风”就是邶地的民歌,共十九首。“鄘风”就是鄘地的民歌,共十首。 关于“桧”,桧是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妘姓,(大约在今河南密县新郑县之间)。桧,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又写作郐,会等,大约在夏代的时候就正式立国,到了周初,又接受重新分封,于是成了东方为数不多的大国。但在西周末年,桧君变得十分贪财好利,骄横腐败,成了一个只知吃喝打扮、盘剥民众,无所作为的昏君。在春秋初年,桧国被郑武公所灭,归为郑国的一部分。 “桧风”就是桧地的民歌,共计四篇。 关于“豳”,古字同“邠”,古都邑,约在今陕西彬县一带。豳地最早为周先王公刘开辟,实为周族发祥地之一。公刘是周人部落首领,其祖皆为夏朝贵族,从事后稷(农耕总管)职务,世代为夏朝廷负责五谷棉麻,秋收冬藏之类农事。公刘是弃的后代,所以姓姬。 “豳风”便是采自这一地域的民歌,共有七篇。 以上是对《诗经》几个标题的解读,不知当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