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之前,格格要提一个问题:你到超市去买鞋,要问鞋的价钱,是不是该这样说:这鞋多少钱一双?格格想,朋友们一定会说格格会说话。鞋就是要以双为单位,尽管要一边脚上穿一只,也没人问“这鞋多少钱一只”。可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还真就有人按“只”论鞋子的价钱,并且还是位名人。谁呢?五代时期的冯道。野史《格格春秋》上说,有一年,冯道的一位学生慕容多荣金榜题名中了进士。既然考上大学,就想谢谢老师。怎么谢?像当下一些人那样摆桌谢师宴?不!慕容多荣没那么做,这倒不是因为政府有明令禁止此种行为的规定,只是因为他不想太张扬。他到超市挑了些上好的营养品,亲自到老师家登门致谢。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慕容多荣在仪容仪表上也狠下了一番功夫,全身上下换了一套新。见了冯老师,自然先道一番谢意。可是,道过谢之后,俩人却没什么话说了。慕容多荣知道老师平常话就不多,为打破僵局,就绞尽脑汁寻找话题。可说什么呢?就在满世界寻找话题的时候,慕容多荣发现老师穿的皮鞋和自己穿的皮鞋一模一样,也是双新的!这下终于找到共同语言了,慕容多荣指着冯道左脚问:老师,这鞋多少钱?冯老师说:五百呀!听冯老师这么一说,慕容多荣连呼上当,他说老师啊,我的社会经验就是不如您丰富哦!我穿的这双鞋和您穿的一样,可因为不会侃价,花了整整一千哪!不料,冯老师却指指右脚说:这边还有一只哦!慕容多荣这回算是明白了:敢情老师这双鞋的价钱跟自己这双一样,只不过是论“只”计算的。 据《格格春秋》记载,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时景城人。这景城在什么地方呢?就在现在河北省沧州市西边五十里的地方。在冯道生活的年代,朝代更替频繁,不断地更疆易主,今天你来了,明天他走了,谁坐江山老百姓也没好日子过。说来也怪,不管是哪朝哪代,谁当皇上都忘不了冯道。要想铺开摊子,就要求冯道出山:冯老啊,出来帮帮忙吧!许多事离了您还真玩儿不转呐!只要肯出山,您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有了这样的许诺,冯道不想做大官都难了,所以,他历朝历代都有高官做。后唐任宰相,后晋任宰相,契丹任太傅,后汉任太师,后周任太师、中书令,哪一个都是显官要职。也正因为这些,冯老头先就创下了两个中国历史之最:一个是经历朝代最多的高官,另一个是最寡廉少耻的高官,也就是遭非议最多的高干。第一最是历史事实,格格不想多说什么。在这里,格格只想说说第二最。翻开《格格春秋。冯道篇》,里面有这样的观点:中国有句古语叫“忠臣不事二主”,说的是要做忠臣就不要伺候两家皇上,今天归曹明天降汉那是奸臣干的事。要是你服务的这个政权完蛋了,你也得跟着去死,那才能成为万古流芳的忠臣。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忠臣还真不少,一个个还真上了忠臣花名册让后人记住了。在封建社会的正史里,这些人的形象熠熠生辉,成了令人敬仰的道德模范。但是,如果向这些道德模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却不知他们会作何解答,那就是:你做官是为了一个朝廷还是为了天下百姓?若不是为了造福百姓,而是为了一味忠于一个朝廷,你做官的意义是什么?很显然,那些青史留名的道德模范并没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纵观历朝历代的覆灭,哪一个不是因为腐败透顶而不可救药?若不然,那么强大的政权一口气就能把它吹跑了?所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不失为一种明智。从这一点上看,做一个腐败王朝的殉葬者简直是糊涂到家了,不但不可敬,简直是可悲!所以,《格格春秋》上说,虽然历史上对冯老头时有非难,但说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政治气节,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随着一个政权的灭亡而去死。除去这一说法,找不出任何能够用以攻击冯老头的理由。因此,抛开封建的正统思想,冯老头似乎又成了一个完人,历史上对他大加赞誉的也大有人在。关于对冯老头的毁誉,最典型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大家。欧阳修说他“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还是怪他没有去死;而苏轼则称其“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也赞其乃“佛位中人”,已经超脱于人的思想境界,成了大彻大悟的神了!《格格春秋》上还记录了一首赞美冯道的诗,有人说是苏轼写的,也有人说是王安石写的。诗是这样的: 惜逢变幻城头幡, 守道惟求四书传。 细可不言留大教, 勿赞腐儒赞圣贤。 这首诗的大意是:只可惜身处频繁更换朝代的历史时期,所有的操守只为完成传播儒家文化的重任;对他不要过多苛求,要多看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不要拿他和那些只尚空谈的无用文人相比,他真可称得上是一位圣贤。 诗里还包含着这样几个字:冯(逢)道可赞! 要说起冯道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他还有中国历史上的两个之最:一个是最早倡导官家大规模刻印儒家经籍,一个是最懂骑术的高官。《格格春秋》上说,冯老头没有忘记历史赋予自己的重任,时时刻刻把中华文化的传承挂在心头,力图用传统文化滋润民众的心灵。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想法是难能可贵的。哪一个朝代不是毁于战火?哪一个朝代不是始于兵祸?频繁的战争对于文化的摧残是可想而知的。也就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后唐宰相的冯道倡导官家刻制印刷了大批儒家经典着作,使这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没有随战火毁灭。 说到冯老头是最懂骑术的高官,《格格春秋》上说,这个故事连北宋司马光所着的《资治通鉴》里都有记载。那年九月,冯老头和唐明宗李嗣源谈起了庄稼连年丰收、天下太平无事的大好形势,冯老头说:有一回我出使中山国,行至井陉口,见道路险要,我生怕出事,就拉紧马的缰绳十分小心地前进,还好,真就没出什么事!等到了平原地区,道路平坦了,我的胆子也大了,放开缰绳狂奔起来,这下坏了,不一会儿就栽了跟头。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这样,丰收年因粮价过低而受打击,歉收年就会大批的饿死,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啊!说到这里,冯老头还吟诵了一首唐代诗人聂夷中的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李嗣源听了非常感动,他说老冯啊,你说的太好了,我一定把它牢牢记在心里!冯老头说,我的话也不是什么指示,不用牢记,你只记住那首诗就行了。李嗣源点头答应,并让秘书把那首诗给他抄下来,每天都朗诵三遍。 格格讲了这些,你还会对冯老头心怀微词吗?格格说,那腐朽、狭隘的封建正统观念,有时自己就觉得站不住脚,所以在判断事物时就常常使用双重标准,以求让人觉得自己就是世间最真的真理。其实,按照那样的观念,许多问题是解释不通的,譬如说民族英雄林则徐吧,他可是做的满人的官哦!汉人替满人做事,是不是当以“汉奸罪”论处哦?可是,林则徐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新篇章,若连这样的英雄都遭非议,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一点儿血性吗?所以,看问题要全面哦!慕容多荣也深刻领会了这个道理,那是冯老师用“两只鞋理论”教会他的。也正因如此,慕容多荣曾作过一首诗: 长居庙堂嘉言迟, 乐土安邦天有知。 老去何问身后评? 善书礼义春秋诗。 这是慕容多荣缅怀冯老师的诗。诗的大意是:因为做高官的缘故迟迟得不到赞誉,使天下太平、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心愿只有天知道;至死也不管对您的评价是好是坏,只为了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细心的朋友也许注意到了,这首诗里也有四个字: 长乐老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