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章,包括一些知名 的文章,粗心大意地读一读,是没有问题的。一旦遇到个认真、细心的人,较下真,分析一番。那么,小自遣词、造句,大到立意、思想,可能破绽百出,问题成堆。这样的事情,我在教外国学生中文时,经常遇到。中文水平处于中高阶段、学习认真的外国学生,很善于发现这一类问题。本国读者一般是发现不了这些问题的。 女 谈生活中每天冒一点险可以保持年轻有活力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这天凭着巧舌如簧的菜单,要了一客“柳芽迎春”,端上来一看,是柳树叶炒鸡蛋。叶脉宽得如同观音净瓶里洒水的树枝,还叫柳芽,真够谦虚了。好在碟中绿黄杂糅,略带苦气,味道尚好。 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提了如下一些问题: ——“凭着”不是用在指能力、资格、条件的时候吗? ——菜单怎么会“巧舌如簧”呢? ——“客”作为量词,不是相当于套餐的“份”吗?凉菜也可以说“客”吗? ——“叶脉”是什么意思?说“叶片”是不是也可以? ——“叶脉宽得如同树枝”,是叶子很宽的意思,还是柳芽很大的意思? ——“好在”的用法我不太明白,中国人喜欢“绿黄杂糅、略带苦气”的菜吗? 说实话,其中有些问题,虽然当时做出了回答,但我心里是并不踏实的。 男 说人与时尚关系的文章(文章题目跟其散文集书名一样,可见是该 的得意之作),下列句子,都有学生提出了疑问: “我想起她的祖父,当年待我极好,却已去世八九年了……”——为什么这里要用表示转折的副词“却”?前边又没有对他不好的人还活着之类的比较。 “……令我感到触目惊心。”——这里的“感到”不用可以吗? “她来,是为了征集纪念祖父的文章,以便收进就要出版的他祖父的一种文集里,作为附录。”——“为了”和“以便”意思一样吧?是不是可以去掉一个?“以便”可以换成“准备”吗? “一条毛蓝的裤子,是40年前我最心爱的,那种蓝颜色与那种质地的裤子现在已经绝迹……”——为什么“颜色”前边要加“蓝”,前边不是已经说过了吗?为什么“质地”前边不加“毛”呢? “一条还是八成新的绿军裤,腰围很肥,并不符合30年前我还很苗条的身材……”——“符合”可以换成“适合”吗? “遥远的地球那边一只蝴蝶翅膀的微颤,可能在我们这里刮起一阵劲风。费很大力气扇起的风,却可能只相当于蝴蝶翅膀一颤的效应。”——这个 到底想要说明什么问题,他是什么观点? 一篇讲述人与动物故事的文章,作者讲述了发生在他家的故事。故事梗概如下: 太爷爷为了哄孙子(作者父亲)高兴,弄回家一只长得像鬈毛狮子的小狗。但是,这只雌性小狗长大后,引来了许多雄性土狗,闹得家里不得安宁。太爷爷开始厌恶这只被叫做小狮子的狗,做出决定:把它远远地扔掉。 太爷爷把小狮子装在一条麻袋里,让赶马车去50多里地外拉煤的村里人,把它扔掉。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小狮子回到了家里。因为小狮子一条后腿瘸了,太爷爷依然厌恶它。两个月以后,太爷爷托一位串远门的亲戚,把它带到80多里地外扔掉。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小狮子又回来了。 太爷爷不相信扔不掉它。后来又丢弃了三次,一次比一次远。可是小狮子每次都能找回到家里,而且时间一次比一次短。最后一次,太爷爷借送孙子到北京上学的机会,把小狮子带上火车,中途丢掉。不料,半年后,太爷爷还是在徒步回家的路上,一所乡村小学里,又看到了小狮子!到这时,太爷爷认为小狮子是有灵性的,决定不再扔掉它。 可是四年后,“北京的一家医学研究所到村子里收狗,要大家积极支持祖国的医学研究”,太爷爷终于还是让人把小狮子装入麻袋带走了。 显然,文章作者和教材编选者,都是把这个文章理解为传递人间温情、正能量作品的。但是,我的外国学生们,都快被这个故事折磨疯了。他们认为,文章内容有点莫名其妙,文章中的太爷爷有点变态,缺少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