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古诗中鸿和雁是怎么区分的

时间:2014-11-03 07:21来源: 作者:朱伟 点击:
“旧国霜前白雁来”出自杜甫《九日五首》中的第一首:“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这句“旧国霜前白雁来”,“旧国”由人改为“故国”,就更牵

“旧国霜前白雁来”出自杜甫《九日五首》中的第一首:“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这句“旧国霜前白雁来”,“旧国”由人改为“故国”,就更牵人情思。

这首诗作于大历二年(768),其背景是吐蕃攻陷灵州(今宁夏吴忠)、邠州(今陕西彬县),长安戒严。诗中的“竹叶”是指竹叶酒,“殊方”是远方,异域,王维之前用“人作殊方语,莺为旧国声”,不知老杜是否因此句为启发。猿哭雁鸣,“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则是谢惠连已经确定的意境,山椒是树精。岑参有“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干戈指当时吐蕃入侵,而“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鸿雁于飞,哀鸣嗸嗸”,残花不共,西风送哭,雁声愁苦成了哀谢,老杜诗就是这样入木的。

鸿雁应是两种候鸟。按照北宋和尚赞宁(919—1001)所着《物类相感志》的区分,大曰鸿小曰雁,它们共飞而夜宿洲中,鸿在内雁在外,因为鸿比雁高贵。而按照晋朝傅玄的分辨,鸿雁有三同三异:“秋来宾一同也,鸣如家鹅二同也,进有渐而飞有序三同也。雁色苍而鸿色白一异也,雁多群而鸿寡侣二异也,雁飞不过高山而鸿薄云汉三异也。”按照雁色苍、鸿色白的分别,白雁应该是鸿。

李白《苏武》诗:“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学古思边》中又用“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足系一书札,寄言难离群。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多哀怨呵。传书为什么是白雁?因为从上古的《仪礼》记载起,纳吉、请期、亲迎,都用白雁、白羊作为赠礼,是为情意的象征。北宋孔平仲(1044—1111)的笔记《孔氏谈苑》中,因此才记载:“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有关“霜信”最美的诗,我以为是杜牧的“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只因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那么,“大曰鸿,小曰雁”又怎么理解呢?“鸿不学飞,飞则冲天”,是说鸿的气力,“归鸿欲度千门雪”,多大的气派!鸿羽不低飞,鸿志不汝较,都表明鸿之大。但司马迁又用重于泰山、轻于鸿毛,鸿毛轻早出于《战国策·楚策》:“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鸿毛轻是否意味着鸿不是大而是小呢?

说鸿大大约源于三国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对鸿的解释:“鸿鹄,羽毛光洁纯白,似鹤而大,长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后人因此认为鸿鹄是一类。鹄不日浴而白,是天鹅了。

我以为,鸿为大的说法,很可能也因为《周易》渐卦是以“鸿渐”为示意对象,渐是循序渐进,渐卦的描述,从初六的鸿渐于干到上九的鸿建于陆,其羽就可用为仪了。王弼对“其羽就可用为仪”的解释是“进处高洁,不累于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刘安写《淮南子》,因此才称《淮南鸿烈》,鸿是大,烈是明。

西汉刘向的《九叹》写鸿:“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赋予了鸿使命感。我还喜欢西汉扬雄行文恣肆的形容:“鸿文无范,恣于川。”而雁飞为阵,就太规范了。

雁孤声悲,是晚秋最令人感伤的。写得最好还是老杜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空山3:描述艰难的变革与成长

作者:阿来

聪明的拉加泽里游走在致富的玄机里……金钱使机村人陷入疯狂,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对与错困惑着新一代机村人。繁华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