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施耐庵先生苦心积虑的写了一部《水浒传》,不仅流传千古,也给现代影视剧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拍摄题材。 时至今日,《水浒传》已经拍了好几次,而潘金莲也一次比一次“清纯”。不知道这是导演和编剧的意淫,还是出于吸引眼球的需要。让我们的潘夫人一再颠覆其原有形象,摇身一变为淑女,并成为封建社会追求爱情的“圣斗士”。我想,气死施老先生还不打紧,终究已是作古之人。问题是,那鹊桥之上与牛郎相会的织女此时又会作何感想呢? 在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传,并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对爱情的不变追求,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之所以民间有个“七夕节”,一是为了纪念这段忠贞的爱情传说;二来也是对纯真爱情时代的一种向往和讴歌。 很显然,《水浒》中的潘金莲追求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的确,潘金莲嫁得不好,这是令人同情的地方。但不满意只需求得一纸“休书”就行了嘛,为什么偏要为了自己的淫欲害人性命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潘金莲本就不是良善之辈,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说,关键天生一副蛇蝎心肠。你看,先嫁大郎,后慕武松,在不能得逞的情况下,偏又邂逅了淫棍西门庆。 而恰好,我们的潘夫人又是个“拣到篮里就是菜”的人物,饥渴之下,往往是不论好歹,一概通吃。至于面对的是什么货色,也都全然不顾了。想想,这哪里有什么爱情可言,分明就是在追求一种纯粹的生理释放和性爱享受。而这,无非就是人的一种原始本能,不仅武松有,大郎想必也会有,西门庆尤甚。只不过,在一个讲究伦理道德的社会中,人人都要有所约束,不能过于造次。 话又说回来,如果只是为贪一时鱼水之欢倒也罢了,都是烈火干柴,你情我愿,有时搂不住火也属常情,搁到现在,断不是什么大事情,我们也都司空见惯了。被发现了又怎样,再怎么说也不能杀人毁尸吧!即便是现代社会,潘金莲也属罪有应得,没有多少可以饶恕的理由。一味地为潘夫人增香添色,不知道新《水浒》的编剧导演们脑袋是让驴给踢了,还是提前进入了后现代社会! 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责任。 在那个“万恶淫为首”的时代,潘金莲的所作所为,必是众矢之的,这一点不容置疑。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假若这也算是追求爱情的话,那么我想请“脑残”的导演们为我们的西门大官人也平反了吧! 汗颜!这是让天下女子学织女呢?还是去学潘金莲!我靠! 一个灵魂高度扭曲的世界,不是想办法去挽救,而是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真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大众舆论和文艺宣传要将人的灵魂引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