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子》里冷酷的“人口论”

时间:2014-06-16 07:50 来源: 作者:孔祥旭 点击:
首先,声明二点。第一,《老子》不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着,民间着述之风始于战国,《老子》属春秋之后假托“老子”的文章汇编,算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古书多为“百科全书”,有人把《老子》当哲学书看,有人当兵书看,有人当养生大全看,韩非子把他的

首先,声明二点。第一,《老子》不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着,民间着述之风始于战国,《老子》属春秋之后假托“老子”的文章汇编,算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古书多为“百科全书”,有人把《老子》当哲学书看,有人当兵书看,有人当养生大全看,韩非子把他的权谋之术归宗到老子,现在也有人从《老子》中找到现代科学思想。

今天,不妨看看《老子》的“人口论”。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历史上,战乱之后的新朝初期,大多实行休养生息的“无为而治”,之后便放弃“烹小鲜”的政策。为什么呢?还是问问《老子》吧。

请问老子:小国寡民在无为而治一段时间后,人口肯定激增,超过可利用资源的承载力,此时该怎么办呢?请您不要说相生相克一类朴素辩证法,技术进步也不是您考虑的,该怎么办?

感谢您这次倒没含糊,斩钉截铁地说出叫人心惊肉跳的大实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好家伙!天地不讲仁爱,它们将万物视如草扎的祭祀用的狗,用完废弃,或者当柴火烧了。领袖们就是有道行的人,也不讲仁爱,他们视老百姓如草扎的祭祀用狗,用的时候当个宝儿,用完便任其生死存毁。

对老子说的“不仁”,历来辩护者不少。什么“不仁”是大仁呀,是大爱呀,尤其是耳熟能详一脉相传的话,“天亦有情天易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无论怎么“正道”,死人是必须的,而且不是少死,是大比例尸横遍野的死。而后,留下来的人,才可以建设“新中国”。但如果还嫌人多的话,只能是“八亿人口,不斗行吗?”

相比较,被我们批判了这么多年的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年-1834年),倒显得很仁慈。同样是感觉人口增长过快,人家不考虑什么“仁”“不仁”的,而是理性分析,客观总结,提出看法。也就是,人类性本能决定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若不加以控制,每25年增加一倍;而土地有限导致食物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因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随时间推移,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于是只有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前者指人们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如果人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那么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供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他认为,积极抑制是残酷的,鼓励人们采用道德抑制,以避免恶习或贫困发生。

按照马尔萨斯的分类,老子的“不仁”,算积极抑制,很冷酷。只可惜,道德经,道德经,没想出个“道德抑制”的办法。

马尔萨斯一向被称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中国的无产阶级经济学又如何呢?甚至国学,老子对待“人”又是什么态度呢?

用完之后,都不当活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半封建的晚清

    作者:吴趼人

      小说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揭露了清朝末年的黑暗现实。“九死一生”是小说主人公给自己的…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