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吕布得罪刘备纯粹是“不长眼”

时间:2014-03-14 07:29来源: 作者:东湖少主 点击: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话用到吕布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 按说,吕布有很多机会,武功高强,独步天下,放到哪里都有可能功成名就。但最终,吕布不仅身首异处,不战而亡,而且还留下了一个“三姓家奴”的骂名。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从来没有无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话用到吕布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

按说,吕布有很多机会,武功高强,独步天下,放到哪里都有可能功成名就。但最终,吕布不仅身首异处,不战而亡,而且还留下了一个“三姓家奴”的骂名。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纵观吕布之命运结局,可谓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自古至今,凡是长期作恶之人,从来都没有好下场。不是死于非命,难得善终;就是遭人算计,陷入困境,吕布也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吕布之死纯属自掘坟墓,以至于后来,刘备仅凭“一根稻草”就轻易取了他的性命。

想当年,曹操征讨吕布,几经反复,才将吕布生擒。按说大丈夫既然被擒,有死而已。但吕布显然舍不得自己的这一身好皮囊。面对曹操,竟然恬不知耻的说道:“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以服,天下不足忧矣。明公为步将,令布为骑将,则天下不足虑矣。”曹操当然知道吕布的为人,但听了这一番话,不免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回顾身后的刘备问道:“吕布欲如何?”本来此时吕布还有一线生机,但刘备只一句“明公不见事丁建阳、董卓乎?”就把吕布直接送上了断头台。

很明显,吕布之死,与刘备的心理暗示、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假如没有刘备最后的这根“稻草”,吕布或许还有活下去的机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刘备在关键时刻出此恶毒语言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吕布,天下人皆恶之。刘备只不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说出了一句恰到火候的话而已。

要说刘备对吕布,可谓是仁至义尽。早年,吕布身无立锥之地,是刘备不顾关羽张飞的竭力反对,毅然将吕布收留到了门下。按刘备初期的想法,再邪恶的人也是可以改造的。吕布名声不好,但心地不坏。如果自己动之以情,施以仁德,这个迷途的浪子或许可以转变。

刘备是这么想的,吕布却不是这么做的。

为消灭吕布,曹操施以“二虎竟餐”之计,密书刘备,让刘备借机杀死吕布。但刘备念及吕布“志极事穷而来”,“杀之不义”,坚决不从。不仅如此,反而将曹操密书“与吕布看之。”如此良苦用心,可见刘备对吕布的信任。曹操见此计不成,接着又施以“驱虎吞狼”之计,发诏书命刘备“起兵讨袁术”。前者让刘备杀吕布,刘备坚决不从,婉言拒之。但这次曹操让刘备起兵伐袁术,刘备连考虑都没考虑,立即应承,“遂点军马起程”。如此前后对照,足以见得刘备对吕布的看重。

吕布逃过了一劫,却不思报恩。趁着刘备领兵攻打袁术之机,与前岳父曹豹里应外合,夜月夺取徐州,刘备一下子失去了大后方的保障,直接置于袁术的攻击之下。要说这事,要换做别人也就罢了,天下形势如此,你争我夺,朝不保夕,丢了也就丢了。但偏偏,这事却是被自己视若兄弟,而且还有救命之恩的吕布办的,这怎能不让刘备为之寒心和痛恨呢。

这还不算,因为当时张飞驻守徐州,城池丢失,兄弟埋怨,张飞一时着急,竟“惶恐无地,掣剑自刎”,只这一下,让刘备直接把吕布恨到了骨子里。天下谁不知道,刘备把这两个兄弟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见张飞要自刎,刘备急忙向前抱住,夺其剑而大哭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而尚有更换;使手足若废,安能再续乎?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日生,誓愿同日死。”

刘备这番刻骨铭心的话,与其说是在向关张二人表达感情,倒不如说是给吕布记下了一笔“欠账”。而且这个欠账,吕布是如何都还不起了。后来,尽管有吕布“辕门射戟”的从中相救,但刘备对吕布已经彻底失望,恨之肺腑,无论吕布如何表现,也都不会再有挽回的余地了。只不过,此时的刘备实力太差,只能暂时忍耐而已。

刘备的忍耐没有白费,吕布终于被曹操所擒。见曹操有收留吕布之心,刘备心里顿时不平衡起来。于是,趁着曹操发问,就不阴不阳地说出了那番话,一下子将吕布送上了不归路。

人生在世,信义为本。想吕布本三国第一勇将,却因为反复无常,毫无信义,最终失去了赖以生存和维系生命的本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天火:阿来系列丛书

作者:阿来

作为人文社“有价值阅读”丛书系列之一,选录阿来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体现阿来的整体创作…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