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皇帝称皇后为“梓童”的来历

时间:2014-03-07 07:00 来源: 作者:弹琴论道 点击:
近日读《容斋随笔》卷四时,读到“及(宋)真宗上仙,王沂公(曾)惧贻后世讥议,故请藏天书于梓宫以灭迹。” 因斫琴有“天桐地梓”一说(面板梧桐,底板梓木)。因此起初很自然地将“梓宫”理解为皇陵地宫。但是后来仔细琢磨后,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 “梓

近日读《容斋随笔》卷四时,读到“及(宋)真宗上仙,王沂公(曾)惧贻后世讥议,故请藏天书于梓宫以灭迹。”

因斫琴有“天桐地梓”一说(面板梧桐,底板梓木)。因此起初很自然地将“梓宫”理解为皇陵地宫。但是后来仔细琢磨后,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

“梓宫”的基本解释实际上就是指棺材,而且专指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古时候寻常人物的棺材称为“梓器”。而只有帝王、皇后之类大人物的棺材才被称为“梓宫”。

《汉书·霍光传》说:“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十五箧,璧珠玑玉衣 、梓宫 、便房 、黄肠题凑各一具,…… 皆如乘舆制度。”

由此可见在西汉时帝、后所用棺材就称梓宫。后世也借指已死而未入葬的皇帝灵柩。

譬如《后汉书·窦皇后纪》:“桓帝梓宫尚在前殿,遂杀田圣。”

《晋书·帝纪第一》“及魏武(曹操)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当然顾名思义,帝王、皇后的棺材所采用的原料基本上都是梓木。

《山海经》中也有不少关于梓树的记录,如大尧之山 “多梓桑”;隅阳之山“其木多梓桑” ;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瑶碧之山,“其木多梓桥”;鸡山“其上多美梓”等。

在古代其他诸多典籍中同样还能看到很多记载,如《尚书大传》引商子曰:“梓者,子道也。”《诗·鄘风·定之方中》曰:“树之榛栗,椅桐梓漆。”《史记·货殖列传》曰:“江南出楠梓。” 晋人陆机有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

北魏贾思勰在其所着的《齐民要术》中述说梓木用途时,如此写道:“车板、盘合、乐器,所在任用。以为棺材,胜于松、柏。”

我们知道历来文人码字着书,皆意图存世。在网络世界出现之前,得以存世的手段恐怕只能是通过付梓。因为古时候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所以后人约定俗成地将书籍刊印称之为“付梓”。

由于梓木的硬度介于柴木和软木之间,因此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将梓木当做珍贵的用材来刊印、制造器具、乐器、棺材等,并盛赞梓树用途之广,无所不能。

《正字通》上说:“梓,百木之长,一名木王,罗愿曰:室屋间有此木,余材不复震。”宋陆佃在《埤雅·释木》篇中称:“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

此外诗词歌赋中还会经常提到“情系桑梓,叶落归根。”

考据 “桑梓”的出处,应该最早见诸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由于古人住宅旁边常栽有桑树和梓树,是他们父母或长辈所种的,后人就以此来比喻自己的“家乡”, “故乡”、“故园”,甚至还有直接用“梓里”来代称。此外在某些地方先祖牌位或者神龛,必定是用梓木来制作的,也称作为“子木”,以示先祖保佑子子孙孙,生生不息,家族鼎盛的寓意。

所以古人始终对梓木充满了敬意。《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名字便是一例明证。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古人对皇后,还有一个称谓叫做“梓童”。

关于“梓童”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

说法一:“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武王伐纣平话》) “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前汉书平话》) “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中,害其性命’。”(《三国志平话》)

而“子童”是由“小童”衍化而来的。 “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日寡小君。” 君夫人是诸侯正配夫人,比起后来的皇后,差了一个等级。秦始皇灭六国后,就不愿称王,而称皇帝,以示尊贵,照此推理,皇后也不能再沿称过去君夫人的各种称谓,但是事实上后来的皇后仍然沿袭前称。如《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上·邓皇后》中即有“小君”之称:“至各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这里的“小君”显然是皇后的谦称。

那么“小童”何以在宋元时期会变成“子童”了呢?有人考证,其中原因应与当时的文化心理有关,南宋至元,程朱理学大盛,封建伦理纲常被奉为永恒不变的天理。政治上的低气压,必然使话本作者及使用者十分谨慎,“小童”虽然有据,但似乎用“小”称皇后有不敬之嫌,于是以“子”取而代之,因“子”也有“小”义,“小童”便衍化为“子童”。

“子”与“梓”中古声韵相同,具有同音通假的条件。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子嗣兴旺的心理。

在明代小说中,“子童”逐渐被“梓童”所替代,用于对皇后的称呼。例如《西游记》中“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童,你如何这等。’”(《西游记》八十四回)在元杂剧或明代小说中,“子童”或“梓童”不仅用于皇后之称,还用于女仙和女王的自称。例如《金安寿》中“(老旦扮王母)子童乃九灵大妙金母是也”。《误入桃源》中“(二旦扮仙子)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西游记》中“子童女人国王,俺一国无男子”。这是因为神权原高于人权,稍高一些级别的神仙均可称“帝”、“后”,故仙女称“子童”不足为怪。

说法二:源自于《汉武故事》,其中曾讲到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所以后世喜欢用梓童代称皇后。(当时应该没有称皇后为梓童的,汉武故事大多认为是南北朝时期的小说)

说法三: 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称做“玉玺”,而皇后的印章则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来称呼皇后。当然后世出土的“皇后之印”的金印玉玺也屡见不鲜,只可惜那些当年曾经用梓木治的印,后人是无论如何也无缘得见了。

综上所述,梓木在中国历史中的文化价值,绝不应该被低估,甚至是遗忘。仅借此文希冀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被尘土所湮灭的种种过往。

正所谓:

正宫椒房为梓童,龙御归天入梓宫。

世事山河常易主,多少楼台烟雨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谁解茶中味:茶经受春雨之寒

    作者:刘诚龙

    这里有的是茶和人的故事,有些茶和有些人一样,居于九天之上,视之绰约神仙中人,只能仰望之、嗟叹之;有些茶和有些人一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