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爱玲《秧歌》中的悲悯苍凉

时间:2014-02-19 08:21 来源: 作者:依湄湄 点击:
再不想到,停留在大都市的、爱情故事里的张爱玲,竟能够写出这样的,悲戚苍凉的农民的故事。 ——题记 我想,但凡读张爱玲的人都会觉得她笔下的故事是属於大都市的,就好像她在一篇《写什麽》的文章里开头就这样写:‘有个朋友问我:“无产阶级的故事你会写

  再不想到,停留在大都市的、爱情故事里的张爱玲,竟能够写出这样的,悲戚苍凉的农民的故事。


  ——题记


  我想,但凡读张爱玲的人都会觉得她笔下的故事是属於大都市的,就好像她在一篇《写什麽》的文章里开头就这样写:‘有个朋友问我:“无产阶级的故事你会写麽?”我想了一想,说:“不会。要末只有阿妈她们的事,我稍微知道一点。”後来从别处打听到,原来阿妈不能算无产阶级。幸而我并没有改变作风的计划,否则是要大为失望了。’说这样话的张爱玲只有二十三四岁的年纪罢?还生活在孤岛的上海,又是租借区,自然离得‘无产阶级’太过遥远,也绝不想到要写无产阶级的故事。她的笔下,从来写的都是她知道的人跟事,当然,这也让很多她的熟人、朋友、亲戚对她不满的原因,——没有哪一个人会欢喜自己的故事被世人看进眼睛里去,又不是什麽光彩的事。终究这些人是大都市里的人,读他们的故事会让人,城市里的人容易就有了一种共鸣,好像看了自己身边的人跟事似的。人,总免不了生出来窥探旁的人的生活的好奇心,人性的弱点?当然,张爱玲的那些对爱情的深刻见骨的话语亦是人们喜爱她的原因,虽说那些话总是芒刺一般,到底又插进到了人心最深的地方去了,让人无法不喜欢。深入到读者心里的张爱玲是属於都市的,绝不会有人生出来丝毫的异议。可是,都市里的、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张爱玲终究又写了一个完完全全的农民的故事,——《秧歌》。


  《秧歌》,很多年以前我就知道了这一部小说,但直到近日才真正读到了它,也了却了我的一桩多年的心愿。只是,这一部张爱玲的小说却让我读得那样沉重,又隐隐约约的有了一种了然:怪道当年中国政府要封杀张爱玲,原来是这样呀。


  《秧歌》,一部让人落泪的故事。


  《秧歌》的故事发生在50年代初期的中国。那是激烈动荡的年代。荣获了劳动模范的金根,每日记挂在心的事情,除了自己跟女儿的温饱,就是在上海帮佣的、即将要回家团圆的妻子月香了。月香回到了家里,但是她却并没有多少喜悦,毕竟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月香不想到,家里竟是那样的贫穷!甚至每日只能够以只见水不见米的米汤配青草果腹。村子里的村民都在饥馑中煎熬着。饶大家如何的想尽办法藏牲畜、藏米粮,仍躲不过去!政府将村民搜刮的精光!要过年了,忍无可忍的村民终於发生了暴动,却遭到了民兵的开枪镇压。金根和月香的女儿在暴动中被活活踩死了,夫妻两个也成了‘反革命分子’遭到追捕。——毕竟,村子里的干部王同志要为自己找一个开脱的合理藉口,这样的暴动实在是需要有替罪羊来封堵上头的人的嘴的。……新年终於到了,村子里的男男女女都抹上了胭脂,跳着‘秧歌舞’庆祝丰收,只是,因为年底抢粮很多人被打死了,王同志只能命令他的警卫员小张同志将村子里的老年人动员了起来。参差不齐的秧歌队伍,大锣小锣的‘呛呛嘁呛呛!’,庞大的天空底下,非但不给人多少欢愉,倒反透着无尽的苍凉与无奈……


  张爱玲将这悲凉、哀伤又无奈的故事讲得很是平淡,叫人不由得想起来余华的《活着》跟《许三观卖血记》了。(余华可是读过张爱玲的这一部《秧歌》?)或许,有时候,愈是平淡却愈是震撼人?——淡淡的字里行间弥漫出来的饥饿、恐惧的痛苦更让人不忍读。当然,又惊讶於张爱玲的天才,农村题材的故事竟也讲得那麽活生生的。果然她曾经跟着文艺工作组下去过农村体验生活?为了歌颂土改的伟大成果?我不知道。张爱玲到底在农村看见了什麽、听见了什麽,但是小说後边的《跋》却让我对张爱玲又生出来一份敬意。——即便不是一个 ,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她亦是有一份悲悯的情怀的罢?不然她怎麽会在《跋》的最後写上一句‘这些片段的故事,都是使我无法忘记的,放在心里带东带西的,已经有好几年了。现在总算写了出来,或者可以让许多人来分担这沉重的心情。’对於中国农民的逆来顺受的悲惨的命运,张爱玲是悲悯的,但是,作为一个 ,她能够做到的亦只能够是将它写出来,平淡的写出来,却依旧遭遇到了被封杀的命运。或许,就是她藉着小说《十八春》里的张慕瑾的嘴巴说出来的:政治决定一切。你不管政治,政治要找上你。50年代,《秧歌》是政治性的小说,是张爱玲的‘坏作品’。实际上呢?读过之後,我并不觉得她写得不好,倒反而觉得好,虽说很多农村的场景在她的《异乡记》里读到过。


  不管怎样,《秧歌》让我看到了农民的苦难,上世纪50年代的农民的苦难。太苦难了,不由得人会感慨:中国的农民总是苦难的呀。就好像小说里的老农妇谭大娘这样说:‘我见过的事情就多了。一会儿这个来了,一会儿那个来了,兵来过了又是土匪。这回是比什麽土匪都厉害。地下埋着四两小米,他都有本事知道!嗳,不要想瞒得过他们!’——农民总是要遭受这样那样的盘剥,不论怎样的换了国家的主人。


  《秧歌》,我想,还是值得读的罢?胡适先生这样评说此书:‘此书从头到尾,写的是「饥饿」,书名大可题做「饿」字——写的细致,忠厚,可以说是写到了「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近年众读的文艺作品,此书当然是最好的了。’当然,即便没有胡适先生这样说,只因为张爱玲,亦是要读的罢?


    顶一下
    (13)
    92.9%
    踩一下
    (1)
    7.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总是唐诗最风流

    作者:王鹏

    每一首唐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位过尽千帆的诗人。…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