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气死周瑜的诸葛亮为何敢到东吴吊孝

时间:2014-01-22 06:21 来源: 作者:东湖少主 点击:
赤壁大战之后,孙刘联军在分赃的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分歧。 这些分歧的焦点就是荆州的归属问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围绕荆州主权,周瑜与诸葛亮斗智斗勇,摩擦不断,但到头来却总是略输一筹,占不到半点便宜。 而偏偏,诸葛亮是个出了名的“整人狂”,屡屡

  赤壁大战之后,孙刘联军在分赃的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分歧。


  这些分歧的焦点就是荆州的归属问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围绕荆州主权,周瑜与诸葛亮斗智斗勇,摩擦不断,但到头来却总是略输一筹,占不到半点便宜。


  而偏偏,诸葛亮是个出了名的“整人狂”,屡屡用计,将周瑜玩弄于鼓掌之中。结果三气周瑜,致使周瑜恨意满胸,箭疮崩裂,气绝而亡。胸有抱负却技不如人,令周瑜无限惆怅。临死之际,周瑜禁不住仰天长叹:“既生瑜,而何生亮!”一代将星,从此陨落。


  周瑜英年早逝,诸葛亮无论如何是脱不了干系的。因此东吴君臣对诸葛亮都十分痛恨,定要杀之而后快。就在东吴上下为之伤心悲痛的时候,诸葛亮却提出要到东吴为周瑜吊孝。刘备一听赶紧阻拦,但诸葛亮不听劝阻,非去不可。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诸葛亮有如此勇气,明知山有虎,却偏要向虎山行呢?说到底,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诸葛亮没把东吴当作真正的威胁。换句话说,就是诸葛亮没把东吴放在眼中。具体的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周瑜已死,无所顾忌。遍观东吴诸将,想杀、要杀诸葛亮者仅周瑜一人。周瑜生前,两人经常明争暗斗,周瑜始终无可奈何。今周瑜已死,诸葛亮的心情自然轻松了不少。因此,当刘备提出“惧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时,诸葛亮却从容答道:“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何愁下者乎?”此言狂悖,却是实情。


  二是赵云护驾,可保安全。当然,诸葛亮去东吴也并非毫无顾忌。为万全计,诸葛亮还是安排赵云领五百军随行。诸葛亮清楚,按赵云的武艺和性情,一可保障安全,二可随时商量事情。两全其美,也多了一些安全系数。果然,当诸葛亮行礼完毕,“周瑜部将皆欲杀之,因见子龙带剑相随,不敢下手。”当年长坂坡英雄在此,谁敢造次?


  三是鲁肃保护,肯为周旋。在东吴,鲁肃不仅是积极抗曹的主战派,也是“孙刘联合”的坚定支持者。孙刘失和,从来都不是鲁肃愿意看到的。周瑜在日,鲁肃尚且一再为之周旋,不愿看到两家兵戎相见。而今日,鲁肃已代周瑜做了大都督,就更不会让局面失控了。就如诸葛亮临行前说的那样:“代瑜领兵者,必鲁肃也。”正是有了这层考虑,才坚定了诸葛亮到东吴吊孝的决心。


  四是迎合了东吴上下的心情。周瑜英年早逝,从吴侯孙权,到一般将士,皆为之大恸。在上下悲切之际,自己前去吊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能打动东吴君臣的内心,也能为改善与东吴的关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事实就是,就在诸葛亮一边宣读祭文、一边伏地而哭的时候,三军将士深为触动:“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观此祭奠之情,人言皆虚也。”就连鲁肃也不由自思:“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即便周瑜再生,也断难动得诸葛亮分毫了。


  五是大局初定,心存畏惧。对于诸葛亮前来吊孝,东吴君臣的内心是极度矛盾的。这种矛盾来自两方面的顾忌。一者害怕曹操趁势来袭。赤壁之战虽然胜利了,但曹操时常欲报此仇。一旦孙刘反目,孙权担心失去刘备支援,独木难支;二是畏惧刘备。孙权清楚,如今的刘备,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了,不仅兵强马壮,地盘也越来越大。如此的势力,真要把诸葛亮害死了,刘备岂会善罢甘休?


  常言道:越是最危险的地方越是最安全。而分明,诸葛亮是深谙此道的。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花木记

    作者:阿来

    阿来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于是,便有了这本与众不同的小书。…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