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讲,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知识领域。这两大类知识学问的差异,甚至影响到了做学问的人,他们也因此有了不同的气质,人们常常对此加以调侃。殊不知,这些学问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隔阂,一些自然科学者也拥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反之,一些人文学家也具有良好的科学涵养,比如A.赫胥黎、埃切加赖等人,更况且,古希腊的大贤们多数是一身兼任这两职的。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本次推出的“BBC科普三部曲”,便是由这样一群科学考察者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所做的一种人文考量。
这一套丛书,是BBC科普频道倾力之作《地球》、《海洋》、《生命》三部系列纪录片的收官纪念品。这家蜚声环球的电视台,自2004年开始进入筹备,直至2009年底,三部纪录片才算正式杀青。其中《海洋》系列有8集,《生命》系列有10集,《地球》系列有5集,将近1400分钟的总片长,每一个镜头都精美自然,直逼人心,唤醒人们内心那既是科学又是人文的思考。BBC为拍摄该系列纪录片所组建的科考阵容,可谓空前庞大,除了必要的探险家、生物学家,还有特别邀请数位考古学家、环保学者以及生物传记学家加盟。在如此声势之下,一向以科学严谨著称的BBC投入数千万英镑拍摄成本,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这三部纪录片,以别样的角度记录了我们生死于斯的这个世界。在它蔚蓝的海洋里,既有追随着洋流洄游觅食的鱼群,也有被割掉背鳍痛苦翻滚的鲨鱼;在冰天雪地的北极,既有活灵活现模样可爱的北极狐,也有饥肠辘辘艰难求生的北极熊母子;在荣枯有时的东非大草原上,既有浩浩荡荡来来往往的角马,也有不曾死于干渴却倒在猎枪下的象群。在这三部纪录片里,世界向我们打开其阳光下的一面,也让我们看见了那潜藏的黑暗;生命向我们唱起欢腾的赞歌,也不乏有悲壮荒凉的曲调。再强大的生灵在也有脆弱的时候,在大自然面前,谁都不能妄称强者,任何不经意的天灾或是经意的人祸,都可能让我们陷入困境。然而,受非洲炙热的阳光所炙烤迅速枯萎的灯台花,却执拗地用撑成球形的干枯的花蕊将它的种子翻滚着带向远方,幼小的工蚁以螳臂挡车的勇气抵抗着蚁狮猛烈的攻击,……生命因抗争而魅力无穷,在尊严的光照下,即使再弱小的生灵,也会爆发出它那令人震惊的来自于上苍和地球母亲的力量。然而,这一切却正在遭受到破坏,生命的繁衍和长成,正在渐渐落后于人们对其的索取与杀戮,于是,便有了地中海里的金枪鱼墓地,莫桑比克的鲨鱼屠宰场,南北两极日渐稀薄的冰盖……
不能说,这三部纪录片会对我们满目疮痍的世界有任何物理性的改变或是魔法般的治愈,但是,看到它的人却不能不对此发起深思,本着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的情怀,重新审视我们这个古老的世界,反省我们亟需克制的贪婪,我们不仅仅需要活得更好,也需要活得更久。正是出于这样的观点,理工社推出了眼下这一套“BBC科普三部曲”,作为BBC该系列三部纪录片的补充,旨在让更多的人看见那蕴藏在自然中的科学的美丽,以及那充满于人性中的人文的关怀。这一系列丛书,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是对该系列纪录片上述属性的最佳纸面呈现——不会有它更好的纪录片从书了。
让我们再回到科学和人文的话题,翻开这一套“BBC科普三部曲”丛书,你会发现,那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关爱,正是我们可以补偿回报给地球母亲,并最终惠及人类后世的唯一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