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中纪闻》笔记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怪现象——建生祠。按吴晗先生讲法,替活人盖祠堂叫做生祠,大概是从那一个时代父母官“自动”请老百姓替他立长生禄位而扩大之的。单有牌位不过瘾,进一步而有画像,后来连画像也不够格了,进而为塑像。有了画像塑像自然得有宫殿,金碧辉煌,初一、十五文武官员一齐来朝拜,文东武西,环佩铿锵,口中念念有词,好不风光,好不威武。
吴晗先生又讲:“历史上生祠盖得最多的是魏忠贤,盖得最漂亮的是魏忠贤的生祠,盖得最起劲的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干孙子、干曾孙子、重孙子、灰孙子。”
关于魏忠贤建生祠的史料是很多的,明代包汝楫的《南中纪闻》亦有记载。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在杭州张掖门内盖建了魏忠贤生祠,皇上亲自赐题匾额。各省风靡效仿建生祠,“竟为奢丽”,其中以浙江省最为厉害。浙江的生祠,宫殿亭式的超级华丽自不必说,至于所制作的魏忠贤塑像,更是“婉转便捷,一切如生。”活灵活现,像活人一样。
接下来的这段记载,史书上见得不多,更是荒唐不堪,令人作呕。当时社会上举行宴会,一定要恭请魏忠贤的塑像,奏乐会客,摆食进酒,全都享受像活人一样的礼仪。塑像的腹中置放锡制的肚肠,上酒时,倒入锡肠中。估计将装满时,主人揖身恭请塑像出厅至庭下“小遗”——小便,即是拔掉锡肠下部的塞子,使酒流注到磁坛中。最后,命人撤去肴馔,连同磁坛中的酒赐给随从众官。“谄媚之工至此!”这样的事,是浙江巡抚潘汝桢所为。
这段史料无非说明当时的社会现象:魏忠贤的权势到了何等地步!官员谄媚讨好魏忠贤到了何等地步!
魏忠贤(1568—1627)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少年时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由于为赌债所逼,就自行阉割,改姓名为李进忠,与神宗时混入宫中为宦官。魏忠贤不大识字,智力也极平常,可就是这么个小混混,竟然会威权超越过去任何一个宦官,也超越任何一个权相,甚至皇帝。吴晗先生分析说:魏忠贤之所以弄权,第一私通熹宗的奶妈客氏,宫中有内线。熹宗听客氏的话,魏忠贤就可以为所欲为。第二是熹宗庸騃,十足的阿斗,凡事听凭魏忠贤做主张。但光凭这二点,还不至于起党狱,开黑名单,建生祠,称九千岁,闹得民穷财尽,天翻地覆。更主要的原因,第一是政府在他手上,首相次相和他勾结一起。第二是他掌握政权,就能养活一批官,反正官爵出于朝廷,俸禄出于国库,凡要官者入我门来!于是,政权军权合一,内廷外廷合一。
《明史》说:“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当时所有的奏书都不敢直呼魏忠贤名字,而称“厂臣”,皇帝的奖励诏书也都用最高赞颂之词。人们喊他九千九百岁,崇拜之势,天下如狂。据史书记载,魏忠贤所安插的党羽,还有“五虎”、“五彪”、“十狗”以及“十孩儿”、“四十孙”等称号。总之,从内阁、六部、以及四方总督、巡抚,都有他的死党。吏部尚书魏广微,为了巴结魏忠贤,起先以同姓尊他为兄,后来竟自贬辈分儿称他为叔。当时百官中奸小之人纷纷拜倒魏氏门下充当干儿,有个礼部尚书顾秉谦,时已老态龙钟,捋着长须对魏忠贤说:“本想做您干儿子,可惜胡须已白。”于是让他的儿子做了魏氏之孙。魏忠贤喜不自胜,赏给他文银200两,以示嘉奖。近人岳鸿举为此在《明代杂事诗》中叹道:“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
在谄媚魏忠贤的滚滚热浪中,不知从那里冒出一个无聊文人——国子监生陆万龄,献媚唯恐落后,居然向皇上提出以魏忠贤配祀孔子,以魏忠贤之父配祀孔子之父,在国子监西侧建立魏忠贤生祠。这个最高学府的学生如同痴人说梦般信口胡诌什么“督厂魏忠贤提不世之贞心,佐一朝之乾断,披丹开导”云云,还说魏忠贤芟除东林党犹如孔子之诛少正卯,魏忠贤编《三朝要典》犹如孔子之笔削《春秋》,因此,“其功不在孟子之—下。”离奇荒诞,登峰造极。
这时,魏忠贤的权势真是烜赫一时,全国各地开始了一场以建生祠为标志的献媚吹捧浪潮。始作俑者是浙江巡抚潘汝桢,他在天启六年六月向皇帝提议,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他的奏疏这样写道:“东厂魏忠贤,心勤体国,念切恤民,鉴此两浙岁遭灾伤,顿蠲茶果铺垫诸费,举百年相沿陋习积弊一旦厘革,不但机户翻然更生,凡属兹土莫不途歌巷舞,欣欣相告,戴德无穷,公请建祠,用致祝厘”。通篇都是颠倒黑白的拍马溜须之词,为魏忠贤涂脂抹粉无所不用其极!明熹宗竟然下圣旨:“据奏,魏忠贤心勤为国,念切恤民……宜从众请,用建生祠,着于地方营造,以垂不朽。”明熹宗还为这个生祠赏赐匾额——“普德”。
此例一开,善于钻营的官僚敏锐地察觉到魏忠贤和皇帝的态度,趋之若骛,唯恐落后,纷纷在各地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一时间几乎形成了一场政治运动。第二年,各地生祠即达四十多座。这些生祠,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极为豪华。《明史》记载:生祠“极壮丽庄严,不但朱户雕梁,甚有用琉璃黄瓦,几同宫殿。不但朝衣朝冠,甚至垂旒金像,几埒帝王”,“每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而且“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
建生祠在当时已经成为魏忠贤衡量官员对自己是否忠诚的标准,倡导则忠,反对则异。于是,建生祠和五拜三叩头的仪式,成了官员对魏忠贤表示忠诚的举动,极尽媚态。蓟辽总督阎鸣泰在请建生祠的奏疏大肆吹捧魏忠贤“非但学识纲常之际犹萃其全,且于兵农礼乐之司共济其盛,治平绩着,覆载量弘。”明熹宗特别赏赐祠额“广恩”。蓟州生祠建成之际,举行了迎接魏忠贤“喜容”(偶像)的典礼。巡抚刘诏行五拜三叩头礼,与迎接皇帝别无二致。兵备副使耿如杞颇有反感,只作长揖而不拜,遭到刘诏参奏,魏忠贤立即派锦衣卫缇骑把耿如杞逮捕入狱。这就更加助长了宵小之徒的崇拜气焰。天津巡抚黄运泰为魏忠贤建生祠,迎接魏忠贤“喜容”的仪式隆重程度超过蓟州。当时人如此写道:“五拜三叩头,乘马前导,如迎诏仪。及像至祠所安置迄,(黄)运泰列拜丹犀,率文武诸官俱五拜三叩头,运泰至像前万福,口称某名某年某事蒙九千岁扶植,叩头谢:又某年某月蒙九乙千岁升拔,则又叩头谢。致词毕,就班,仍五拜三叩头。旁观者皆汗下浃踵,运泰扬扬甚得意也。”礼仪之隆重比祭祀历代帝王有过之而无不及,阿谀奉承言辞之露骨、肉麻之极。
笔者注意到蓟州生祠建成典礼史料中,对魏忠贤“垂旒执笏”帝王相“喜容”(偶像)有这样一段具体描绘:“祠以宏丽相尚,瓦用琉璃,像加冕服。有沉檀塑者,眼耳口鼻手足宛转一如生人,肠腑则以金玉珠宝充之,髻空一穴,簪以四时花朵。”这和《南中纪闻》中描绘的魏忠贤塑像极为相似。“至为忠贤像,婉转便捷,一切如生。”不同的是,一个塑像肚肠里塞满金玉珠宝,一个塑像肚肠里灌满佳酿美酒;一个脑袋上挖个洞,摆放四时花朵;一个身体下部开个洞,可以撒“尿”给人喝。由此可见,《南中纪闻》中的记载绝非虚妄,当时为魏忠贤作塑像风靡一时,而且官员们各有各的高招,真是玩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