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界无边》书评:被束缚的人
时间:2012-03-07 18:24
来源:
作者:曾不容
点击:次
从囚的造字来看,即人被束缚在一个封闭的框架里,前后左右不得出头。长篇小说《囚界无边》的取名,大概亦有此意,人外面的这层框架是无边的,即便写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也还是难逃框架的裹缚。监狱是一个常见的意象,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虽不忘赞美
从“囚”的造字来看,即“人”被束缚在一个封闭的框架里,前后左右不得出头。长篇小说《囚界无边》的取名,大概亦有此意,“人”外面的这层框架是无边的,即便写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也还是难逃框架的裹缚。监狱是一个常见的意象,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虽不忘赞美作为人的优越性,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同时,对于他们栖居的世界,哈姆雷特无不悲观地认为,世界不过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许多监房、囚室、地牢”。《囚界无边》写的是囚犯和警察的关系,自然少不了牢狱里的故事。拜老大、靠山头的男监一号仓,争锋相对的女监二号仓以及一系列处于多事之秋中的看守、看护人员,这三组人物共同处于监狱的封闭环境,在交互过程中故事渐渐展开。诚然,在诸多聚焦监狱题材的小说和电影中,监狱永远是一个故事密集发生的地方,而《囚界无边》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对故事的描绘,更在于对众生相的塑造,可以说小说里没有几个配角,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是重要的,他们性格迥异,阅历各有深浅,但共同之处在于都有着一言难尽、五味陈杂的经历。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很多,我们可以发现,《囚界无边》中并没有无恶不赦的恶人,即便是杀人越货的死刑犯,还是性格暴烈、体罚犯人的狱卒,作者都赋予了他们温情的一面,而且所谓的罪犯们,其实都有自己的苦衷,他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社会问题,而正是社会的问题导致他们不得已采取了过激行动。比如为保护孩子而砍死丈夫的村里贤良母亲陈山妹,为向朋友追讨欠款而被控将对方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旅美律师朱颜,掉入傻瓜自动取款机陷阱的魏宣,为向黑心烂肺的包工头讨打工钱而被迫杀人的高芒种等等。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韪,也不愿上诉或讨公道,只求速死好逃脱悲惨的现实。小说开头,陈山妹便趁人不备拔下扫帚上的钉子吞钉自杀。面对强大的社会体系和完全不同的评判标准,他们选择遵从自己的道德法则,所以在惩恶的同时,也遵从以命抵命的简单道理。对于犯罪的这些描写是否真实、是否有简化的倾向并不是这篇小说关注的焦点,因为罪犯们是社会问题的载体,他们的矛盾处境也是社会的处境,他们共同织成一张社会人物关系的大网,将那些人们更愿意视而不见的问题打捞至明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是必要的。英国学者基恩?特斯特在《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指出后现代的特性:“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做人类历史的巅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残破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在后现代金碧辉煌的拱廊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最终获得了完满清晰地解释。但是,不管怎样,那些衣衫褴褛、肮脏污秽的大众又意味着什么?从后现代的视角来看,他们其实什么也不意味,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有待他们去意味。一切居住在后现代性下的人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辑录他们的在场,充其量,他们只能够问问穷人,穿着破烂衣衫有何感觉。不再有任何事情能够去做,因为穷人的在场/呈现不再意味着任何社会文化过程发生,他们肮脏,他们可怜,他们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他们就是这样,除此无他。”这种对于后现代性的焦虑在《囚界无边》中是毫不存在的,这种不焦虑特别体现在小说接近尾声处,在突如其来的地震中,警察和囚犯从猫鼠关系一跃成为互帮互助的地震救援者。地震还提供了救赎,之前吞钉自杀的陈山妹借着地震,才得以逃出来看见了娘,才得以祖孙三代人在月圆之夜实现最后的团聚;狱警纪石凉和狱医戴汝妲之间的情感在地震死里逃生的关头才终于倾泻等等。
1993年美国出品了一部著名电影《银色?性?男女》,改编自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在介绍了一大圈人物关系网后,最后同样以地震收尾,一个充满了琐碎和喧嚣的小城就此消失,埋葬了所有将要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那些被天天争吵着的事情。电影仅仅收尾在一则对于小城地震的新闻报道,对于后续的救援和人性是否在灾难中会从层层掩埋中透出光亮来,观众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说,同样是以地震结尾的故事,侧重的方面则完全不同:一个是为了更深的埋葬,一个是为了挖掘和抛光。从这一点的不同,可以做个乐观的推断:对于后现代的焦虑,我们是大可不必做资产阶级趣味的杞人忧天的。我们仍然在关注很多事情,并且认为这些事情很重要,这才是重要的事,老天觉得这些事情是否重要是否与我们无关。
值得指出的是,《囚界无边》里穿插了一些很有趣的社会讨论,看上去是在聊天或者闲笔,其实都是对社会现象的讨论,比如支持国货的问题,狱医沈白尘和女友鄢嫣就到底该买苹果手机还是魅族M8的大段讨论;还有80后的沈白尘疯狂崇拜毛泽东,积极捍卫毛时代的神话和尊严等等,这些从情节延宕出来的探讨丰富了小说覆盖的社会面,给人以更多的思考。作为首次在网络上开贴、顶着诸多压力才得以完成的长篇小说,既要照顾到网络读者的兴趣,又要兼顾创作、更新的速度,还能包含如此多的人物、故事和思考,实为网络书写中的稀有之作。
(来源:天涯社区舞文弄墨)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