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如果说起最值得称赞的长篇小说,业内人士谈得最多的并不是贾平凹《古炉》,也不是麦家的《风语2》,而是郭文斌的《农历》。
郭文斌何许人也?他现为银川市文联主席、宁夏作协副主席、《黄河文学》主编,曾得过“冰心散文奖”和“鲁迅文学奖”。其实,说起他的作品,恐怕比他的名字更有名。他的《寻找安详》和《西夏》,去年曾一版再版,弄得挺热闹。
说《农历》好,到底好在哪里呢?为此,记者首先请教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燕玲女士。张燕玲说:“初读这部作品,以为是献给孩子们的农事诗,掩卷之余才知道,最应该阅读这本书的恰恰是我们,因为它只是借助儿童的视角,来呈现人性的本质与救赎。作者让我们在他的世界里暂时远离尘埃,远离经济时代的恐慌,回归到传统节日里的欢喜,回归到农历,在民间化的经典与传统中来实现自我救赎。郭文斌不仅给了我们一个绵长的念想,同时也唤醒了我们的审美感受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文斌也这样表达了他的写作初衷:“我一直奢望着能够写这么一本书,它既是天下父母推荐给孩子读的书,也是天下孩子推荐给父母读的书;它既能给大地增益安详,又能给读者带来吉祥;进入眼帘它是花朵,进入心灵它是根。我不敢说《农历》就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按照这个目标努力了,而且用了十二年的时间。”
《农历》以农历节气为序,选择了西北一户农家的日常生活为主要铺陈对象,集中书写了农历中的十五个节日。这样的选择,在当下的生活中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对此,郭文斌说,意义很是重大。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进“农历”,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天然的世界:天然的岁月、大地、教育、传承、祝福……这个“天然”,也许就是“天意”。而“天意”,在我看来,就是“如意”,“吉祥如意”想必就是这么来的。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当下的世界,打开每天的传媒,重要位置多被天灾人祸占着,触目惊心。而这些天灾人祸又以惊人的速度更新着,甚至来不及记住标题,就连天灾人祸都是如此匆忙,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天灾是因为自然失去了“农历”,人祸是因为人心失去了“农历精神”。因此,我在一篇随笔中写道,根是花朵的如意,皮是毛的文明,反季节菜之所以会吃死人,也是因为它违反了“农历精神”。
记者问,现在我们总在提慢生活慢阅读,作为一个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郭文斌答:一个 ,应该带着同情心看待世间的喧嚣。世界之所以喧嚣,是因为人们找不到安心之处。我之所以用十二年时间,磨磨蹭蹭地写这部仅仅30万字的长篇,就是想先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一个连自己的心都安静不下来的 ,是无法写出能让读者安心的文字的。这就像一个人的手里没有种烛,是无法点亮别人心灯的。这么说吧,我这十二年,是写作的十二年,是寻找安详的十二年,也是我自己下决心改过的十二年!
|